風口創業,共享汽車在市場的摔打中成長
發布時間: 2017-10-31 14:27:12 |來源:工人日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黨的十九大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確立了光明的指引方向。共享經濟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相信只要經得住市場的摔打,均衡布局力量與資源,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共享經濟應該能夠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0月25日,共享汽車平臺EZZY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終止平臺的服務,正積極處理后續事宜,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在被眾人視作創業和投資新風口的共享汽車領域,創業者接二連三折戟沉沙,引發輿論持續發酵。日前,該公司創始人出面回應稱失敗只是個案,不代表共享汽車沒有未來。
如雨后春筍一般,各種搭乘共享經濟順風車的概念和產業十分紅火。在新的創投風口之下,行業內的角逐激烈,業態發展變化急劇。先是共享單車公司接連倒閉,如今共享汽車的日子也不好過,“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令人唏噓不已。這暴露出當下的創投者面對新的經濟風口,在決策和應對等方面的能力上有些“偏科”,在市場的摔打中暴露出致命的短板,從而導致創業失敗。
以本次EZZY失敗為例,其創始人將失敗形容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自焚”,該公司倒閉的兩大原因,一是融資失敗,二是成本管理能力欠缺。這其實是很多創業公司失敗的共性原因。此外,創業者的心態焦慮和冒進、缺乏做產品和品牌的專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共享經濟的龐大需求是客觀存在,尤其在一二線大中城市,共享經濟行業符合未來的消費趨勢,眼下的競爭還未進入淘汰賽,更未到清場的程度。因此,共享經濟領域的創投人士應當從EZZY失敗的遭遇中借鑒什么,是更值得探討的問題。
縱觀新興領域的發展,資本都是嗅覺和動作最靈敏的。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6年,進入共享汽車領域的資本從1000萬元增長到1.5億元。某種程度上說,投資者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如何賺錢上,短線有利可圖則蜂擁而至,看不到利潤時則停止投資,這勢必導致一些企業因“斷奶”而夭折。
立足共享經濟行業的長遠發展,無論如何不能只專注于短線圈錢,不能忽視眾多“最后一公里”的建設,比如共享汽車如何解決停車難、用車不便、理賠復雜、降低制造維修成本等問題,以及成本管理如何做到高效、運營與管理如何“兩條腿”平衡走路等。
上述問題也存在于其他共享經濟的行業中,如共享辦公場所、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相應地,共享單車是比較成熟和成功的范本,它更著眼于普通民眾的需求,在經歷車輛停取范圍擴張、智能鎖定位及防盜、硬件升級等過程后,不但越來越貼合民眾的需求,還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身的管理維修等成本壓力。這給創投者提供了借鑒和思考的切口——在新風口創業,創投者應更加注重自身發展與用戶體驗的平衡,“全科”發展。說到底,還是市場說了算,用戶說了算。
“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秉h的十九大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確立了光明的指引方向。共享經濟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相信只要經得住市場的摔打,均衡布局力量與資源,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共享經濟應該能夠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