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支撐阿里的營收增長
發布時間: 2018-05-09 13:22:00 |來源:新華網 | |責任編輯: 沈曄
日前,阿里發布2018財年四季報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18財年阿里實現收入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IPO以來最高增速。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話說,阿里的持續強勁表現打破了“大體量定律”。但客觀來看,依靠商家服務費用盈利的核心電商業務仍是營收增長的最主要驅動。曾經,千萬女性消費者支撐著阿里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又是誰在支撐它創下營收增速新紀錄?這是整個互聯網零售行業都在關注的問題。
核心電商是主要驅動
業界用“大爆發”來形容阿里的這份2018財年成績單。財報顯示,2018財年阿里實現收入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IPO以來最高增速。根據往年財報數據顯示,在2015財年至2017財年,阿里營收增速分別為45%、32.7%及56%。阿里在財報中分析稱,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及國際商業零售業務、阿里云及以菜鳥、銀泰為主的新收購業務的穩健增長。
從各業務板塊來看,阿里的營收構成主要分為核心電商業務、云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四個板塊。其中,核心業務在2018財年實現營收2140.2億元,同比增長60%,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86%;云計算業務實現營收133.9億元,同比增長101%,在整體營收中占比為5%;數字媒體及娛樂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分別實現營收195.64億元和32.92億元,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8%和1%。就此來看,核心零售業務是拉動營收增長的最主要原因。
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核心電商業務,作為阿里沉淀最久、規模最大的業務,支撐集團的整體業績理所應當。但也正是因為體量巨大,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要打破規模約束實現增速突破并不容易。有分析稱,阿里核心業務營收的高速增長是因為前期投資的新零售項目開始顯現成效。但從阿里在財報中的表述來看,零售業務的穩健增長反映出了包括盒馬鮮生、進口業務以及銀泰百貨等新零售項目的增長情況。究竟新零售給阿里的核心零售業務貢獻了多大的價值,這仍需要畫個問號。
對于上述問題,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的表述或許可以解答,他表示,上個季度阿里實現利潤同比增長超過60%,數據上可以看到新零售僅占整個中國零售額的10%。
用戶規模擴大支撐營收
若不能將營收增速創新高的功勞完全解釋為新零售業務的貢獻,那這一問題的解答還需要從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上找原因。在阿里披露的財務報表中,核心電商業務的收入構成包括了國內零售業務、國內批發業務、國際零售業務、國際批發業務、菜鳥物流服務及其他,財年內在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71%、3%、6%、2%、3%和1%。國內零售業務作為占比最大的板塊,在收入構成中又劃分為用戶管理、傭金、其他三個部分,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46%、19%和6%。
在億邦動力資深智庫、新零售專欄作家葉志榮看來,就商業模式而言,通過搭建平臺獲取商家服務費用及扣點是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主要盈利模式,進一步來說,阿里營收增速的突破主要源于能夠持續獲得新品牌的能力,以及不斷促成的商品交易,即對線上新增流量的獲取以及變現的能力。
財報顯示,2018財年天貓實物GMV增速達45%,超過今年3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網上零售額32.2%的增速。此外,截至2018年3月31日,包括H&M、Marni和Yonex等國際服飾品牌均在天貓平臺建立了旗艦店,入駐平臺的品牌數量達到15萬個。而對于淘寶來說,淘寶平臺現有約150萬名內容創作者,通過內容策劃、短視頻及直播形式幫助品牌實現精準用戶觸達。2018財年阿里在中國零售平臺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人,較上一季度末增長3700萬人,同樣創下IPO以來的用戶增長紀錄。
葉志榮分析稱,包括去年的“6·18”、“雙11”,以及今年贊助的春晚,其實品牌露出的不只是天貓,更多是和品牌商的聯手營銷。對一系列大型促銷活動的投入,也意味著阿里會擁有更多的流量組織形式,這些流量資源都可能成為營收的一大支撐。而從商品交易扣點的角度來說,關鍵在于新增流量的獲取。去年阿里新推出了淘寶親情賬號,背后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用戶人群的年齡段,不只局限于年輕人。
實際上,對于平臺型電商來說,在流量成本高企的市場環境下,想要規模性地獲取新增商家并不容易,但就阿里而言,通過強化各渠道的差異化特色,可以實現這一點。
日前,淘寶發布了一份《2018中國原創設計創業與消費報告》,其中顯示,淘寶的原創設計開店數持續走高,2017年較前一年增幅達到17%,共吸引近5萬設計師登淘創業。從特色商家內容變現情況來看,2017年11月特色商家內容瀏覽的頁面點擊量(PV)、獨立訪客量(UV)分別較2016年5月增長316%和259%,每天內容UV可引導的銷售額轉化增長了32%。分析來看,淘寶對原創設計品牌的青睞,實則也是在擺脫單純賣貨渠道的標簽,轉而是要借助既有資源提供新的渠道,實現營銷邊界的拓展。
不惜重金鋪路未來
如果說通過挖掘細分市場獲取線上新增用戶支撐了本財年阿里的營收增長,那對于新零售的投資就是阿里為未來鋪路的選擇。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網上零售額突破7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僅15%。這也意味著還有近85%的消費品零售交易是發生在線下,這也是未來如阿里等互聯網零售巨頭掘金的重點。
阿里對線下零售的布局已經有目共睹。資料顯示,僅在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8財年,阿里就先后完成了銀泰商業私有化、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投資印尼最大電商Tokopedia、224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拿下居然之家15%股權等工作。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方格表示,阿里已將一線的線下零售商超都囊括在旗下,在新零售大趨勢下,科技以及大數據在未來新零售的變革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隨著線上零售商不斷向線下發展,線下零售商不斷開展線上業務,線下線上將相互擁抱,線上線下企業間的合作方式也會從業務合作轉到戰略合作,甚至轉變為資本合作。
投資新零售為阿里的未來發展創造了充足的想象空間,但這也不可避免地拖累了當前阿里的利潤增速。財報顯示,2018財年四季度,阿里調整后的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為194.54億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165.97億元同比增長17%,但調整后的EBITDA利潤率從2017財年四季度的43%降低至31%。
對此,阿里方面解釋稱,調整后的EBITA利潤率較低,主要也是因為新零售布局、整合菜鳥網絡、投資Lazada和消費不斷增長的用戶基礎和改善用戶體驗等原因導致。短期的利潤增速下滑顯然不會讓阿里停下腳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阿里將在2020財年達到1萬億美元的GMV目標,且未來仍將繼續擴大一直在孵化的新零售業態,繼續投資并進一步擴大在B2C市場的領先地位。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