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最近一位外國領導人稱,自己仍在使用電子管電視機,且其仍然非常好用,因此當他看到新款電視機時,他會想,反正一年后又會有新款了。
這則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這些年來,從電子管電視到背投電視、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再到現在的智能電視,電視機已多次升級換代,而這位領導人還在使用老物件。這也促使人們思考一個問題:在新技術加速迭代、新產品層出不窮的當下,如果舊產品還能使用,該不該“喜新厭舊”?
應當說,無論是出于節儉或是習慣,今天仍然使用電子管電視,都是值得尊重的。實際上,我們的民族也是素有勤儉節約傳統的。而另一方面,在提倡節儉、珍惜老物件的同時,力所能及地擁抱新科技,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
科技變革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這是我們使用新科技產品最直觀的體驗。衣服中加入石墨烯,輕薄的面料也能抵御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低溫;相比傳統汽車,智能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感和駕駛體驗都有顯著提升……種種案例,不勝枚舉。
另外,科技成果也離不開推廣應用。只有讓產品派上用場,企業和科研機構才能及時獲得用戶反饋和市場紅利,有更多的動力和資源去開展技術攻關,從而進一步加速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升級,形成創新主體、新品用戶和市場之間的良性循環。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新老科技產品的更替必然會刺激消費需求、增強經濟活力。以國內正在開展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為例,目前,這一政策的市場效應已經顯現,上半年我國家電等商品零售額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1個百分點。
對于各類新科技產品,我國民眾一直保有較高熱情。據統計,2020年我國用戶平均更換手機時間約為25.3個月,而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為43.2個月。近日,美國賽仕軟件公司(SAS)等企業對全球1600名行業高層的一項調查顯示,83%的中國受訪者已經開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遠超其他國家。另據3M公司發布的2024年度“科學現狀洞察報告”,9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未來的生產生活會更加依賴于科學,比全球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
話說回來,那位領導人也在鼓勵擁抱新科技。他呼吁同胞更加“冒險”一點,嘗試購買電動汽車。畢竟,科技可以讓社會更進步、生活更美好,每個人都應該從中獲益。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