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一個都不能少,老百姓和學生都是咱親人!”6月23日,夏日炎炎,走進舞鋼市尹集鎮康莊村,懸掛在該村村室墻壁上的紅色橫幅十分引人注目。
舞鋼市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區面積廣,康莊村就坐落在螃背山山腰處,微薄的農耕收入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7戶565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5.2%,是該市重點扶貧村。2016年4月,舞鋼市教體局結對扶貧該村,從此,兩家“聯姻”結為親戚,康莊村的百姓就成了教體局干部職工最親的人。兩年多來,該局立足康莊實際,下真勁,出真汗,使該村貧困戶由最初的177戶565人減少到現在的99戶255人。
在開展定點對口幫扶的同時,教體局黨委以“黨建引領扶貧”,創新思路,適時推出“春風扶貧行動”,組織全市教育系統黨員志愿者,組建191個臨時黨支部,深入全市191個行政村宣講扶貧政策,實現全覆蓋;組織黨員教師和教師志愿者與全市建檔立卡的3557名貧困戶學生“一對一”結對,進行功課輔導、心理疏導、心靈呵護等“志智雙扶”;拓寬救助渠道,讓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生和非建檔立卡貧困生享受100%學業資助……
“有人指路了,俺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為使深度貧困村康莊村早日擺脫貧困,分包康莊村的舞鋼市委書記陳英杰多次到康莊村,就規范檔卡、產業發展、貧困戶居住環境優化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調研指導,要求鎮、村干部及幫扶單位要切實圍繞貧困戶增收做文章,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為確保康莊村的幫扶成效,教體局派出了7人駐村工作隊,吃住在村,串農戶,蹲地頭,講政策,鼓干勁,找優勢,謀發展,一心只為貧困人口早脫貧。
“有你們給俺指路,俺家很快就能過上好日子了!”見到工作隊員又來家里,53歲的村民耿圈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
提起耿圈,康莊村民以前都是搖頭嘆氣:“怕是這窮日子要過一輩子了”。耿圈老婆殘疾,不能干活,他只得窩在家里照顧她。前年,村里來個養羊大戶,經駐村工作隊協調,耿圈去養羊場干活,離家不遠,多少還能掙倆辛苦錢兒。后來,羊場轉型,耿圈“失業”了。駐村工作隊員張東方來看望時,發現他身體不適,連忙將他送到醫院,自掏腰包800多元,為老耿治病。出院后,張東方等積極聯系,幫耿圈買了11只羊羔,讓老耿養羊脫貧。目前,羊群已繁殖到二三十只,耿圈一家已經脫貧有望。
村民汪群柱家6口人,人多地少,生活拮據。教體局黨員志愿者王曉勇走訪時得知老汪和兒子、兒媳都有外出打工意愿,便和勞務輸出部門聯系,將老汪安置在武漢地鐵站務工,兒子、兒媳則到廣東一家電子廠上班。全家人均年收入近7000元。
低保戶羅鳳先想自主創業,扶貧工作隊就幫他申請了5萬元小額貸款,讓他在自家二畝半責任田里種植獼猴桃,畝收入5000元;羅鳳先農閑時還有打工需求,就又安排他在村里當保潔員,月工資672元;
因病致貧的李坤峰會修剪果樹,扶貧工作隊為他協調了5萬元小額貸款種了幾畝桃樹,還協調愛心企業每月為他發放扶貧津貼275元;
貧困戶崔成彬有養種兔意愿,局黨員干部李中華自掏腰包1000元,為老崔買來了種兔,并聯系養兔場定期對他進行技術指導;還為其兒子聯系做屋頂防水,并簽下十余萬元的合同。
……
扶貧路上,故事多多。
“扶貧就要扶到群眾心窩里。去年,康莊村已脫貧63戶253人,還剩99戶中66戶今年一定能脫貧,其余33戶爭取早日脫貧。”教體局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濤說。
“有人關心了,俺妮成績提高可快了”
“以前在家寫作業遇到不會的題就撇哪兒了,現在劉老師給我一輔導,做題可不難了。”讀三年級的朱藝方寫完作業可高興了。
朱藝方是康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生,家中7口人,曾祖父母90多歲了,姐姐讀初中,弟弟上一年級。有高齡老人在家,她的媽媽不能外出務工,全家的開支全靠父親一人掙錢,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況且,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輔導不了孩子。
“黨建引領扶貧”活動中,教體局發動黨員教師和愛心志愿者與貧困戶學生“一對一”精準幫帶,著重從生活資助、輔導功課、心理疏導等方面開展工作。
今年4月,朱藝方一家與該市實驗小學黨支部結成幫扶對子。黨員教師們利用雙休日到她家走訪慰問,還為朱藝方兄妹仨購買了書包、文具和書籍。端午節前,又買來食材包好粽子送到朱家。黨員教師陳耀杰、劉曉玲、侯運蓮為姐弟三每周上門輔導一次功課,朱藝方說的劉老師就是劉曉玲。
“真是謝謝你們!老師輔導后,這仨孩子學習進步可快,特別是藝方和弟弟,都考90多分了。看到俺家的希望了,我心里可有勁!”藝方媽媽魏香然兩眼噙著淚說。
目前,該市共有2263名黨員教師和愛心志愿者與3852名貧困生結成了這樣的“一對一”輔導對子,社會反響很好。
同時,該局又將這一活動結合“基礎教育幫帶春風行動”進行提檔升級,讓市直學校的校長、名師、優秀班主任、省級骨干教師等,與貧困村學校(園)的校長、教師實行“一對一”結隊幫帶,幫其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規范精細管理、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等。
該局還將成立于2014年的“點亮心燈,圓夢行動”心理志愿服務隊也整合到“春風扶貧行動”中來,組織有能力有愛心的心理咨詢師和家庭教育專家走進學校、村莊,專門對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單親、孤兒等群體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通過家庭教育講座、學生團體心理疏導等形式對廣大父母、監護人和未成年人進行“精神扶貧”,讓他們看到未來和希望。截止日前,共舉辦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和家庭教育講座60余場,個體心理咨詢95人,受益學生和家長2000余人次。
“有人陪伴了,俺的心里可高興了”
教體局下派尹集鎮樓房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昂感觸很深:2018年1月24日農歷的臘八節過后,他向局黨委匯報說,村里有13名孤寡老人,年事已高,行單影孤,平時也沒人說個話;一日三餐湊湊乎乎,逢年過節也沒改樣,日子過得清苦孤寂,看著讓人生憐。
針就此事,教體局黨委結合每年春節前必搞的慰問活動,改變策略,組織機關黨員、干部開展專項慰問活動。
2月8日是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一大早,慰問團的30余名同志,帶著面粉、大肉、蘿卜、香菇、蔥姜等制作餃子的全套材料和教體局同志們捐款購買的大米、食油、新衣,來到樓房灣村,送溫暖,送祝福。
入村后,他們兵分兩路,一路20多名女同志到事先聯系好的制作點剁餡兒包餃子,一路帶著慰問品到13戶孤寡老人家中收拾屋子、談心嘮嗑、送米送油、送新棉大衣。
77歲的何妮老人穿上嶄新的棉大衣,激動地說:“上次下大雪,恁來看我。今兒過二十三哩,恁又來了。啥都給俺想著哩,真是俺的親人哪!”當黨員干部楊曉霞告訴他,中午還有餃子時,他更激動了:“咦,閨女呀,恁咋想恁周到哩!”嘮著嘮著已經11點多了,一大盤現包的餃子送過來了,楊曉霞們便張羅著煮餃子。何妮老人趕忙攔著她們:“閨女呀,我自己煮吧,燒鍋臟,恁這年輕人弄不成。”黨員干部張廣清忙扶著何妮老人說:“您就坐這兒先歇著吧,俺也都是農村出來的,從小就燒鍋。”
小灶房里在煮餃子,女干部張可一邊和老人聊天,一邊給他縫扣子。餃子煮熟了,老人捧著熱氣騰騰的餃子碗,直說:“香!真香!聞著都是香哩,這么多年還沒吃過這么香的餃子呢。平時在超市買的凍餃一煮就爛,還太肥,不好吃。”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何大爺眼里閃著淚花。
看到這一幕,楊曉霞們的眼睛也濕了。
自此后,教體局的志愿者們利用雙休日時間到村里看望孤寡老人,陪他們聊天,幫他們干一些家務,甚或幫老人改善一下伙食。一名老人眼噙淚花說:“恁隔三差五來看我。有人陪伴了,俺的心里可高興了。”
“有人幫助了,俺孩上大學就不發愁了”
“又一年的高考結束了,我想真誠地告訴家庭貧困的學子:貧困不可怕,不要有思想包袱,教育助學貸款會幫我們圓大學夢的。”日前,已享受助學金圓了大學夢的王亞奇感激地說。
王亞奇家住尹集鎮清涼寺村,因家庭變故,自幼跟隨伯父生活。伯父年齡大,收入低,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無力將考上湘潭大學的王亞奇送入學。王亞奇的結對老師立即聯系了“大學生助學貸款”,助他順利上了大學。去年,像王亞奇這樣享受助學政策的貧困生有七百余人。
舞鋼市現有非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431人,連同建檔立卡的,共計6988人。教體局立足教育扶貧實際,緊扣“精準”二字,堅持問題導向,自主創新資助管理模式,采用基礎教育扶貧資助“七步曲”和生源地助學貸款“2+3”管理模式,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或因上大學而致貧。這種模式已先后吸引郟縣、焦作、開封、濮陽、駐馬店、蘭考等20多個市縣到舞鋼觀摩學習,舞鋼市也連續5年受到省教育廳表彰,授予“優秀單位”。
其“七步曲”管理模式就是:制訂方案——深入幫扶——快速申報——評審公示——精準發放——整理歸檔——感恩教育。期間,他們還開展了“黨員愛心志愿者結對幫扶”“千名教師訪千家”“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動,讓教育系統每位黨員、愛心志愿者走進貧困家庭攜手育人,架起與貧困家庭心貼心的情感橋梁和紐帶。
“2+3”管理模式,即在政府和教育系統兩個層面實施三級管理模式,即“市級---鄉鎮級---村級”和“教體局---鄉鎮中心校---學校(園)”,雙線并行,從政策宣傳、提出申請到成功辦理多方位對貧困大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和支持,并在河南省率先成立助學貸款市級---鄉鎮級---村級三級聯動管理體系。5年來,該市各級各類學校受資助學生已達62812人次,發放資助金3834.825萬元。其中,發放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就達1549.25萬元,受助2041人次。
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廣民的兒子正讀高中,剛剛收到1250元助學金,他激動地說:“俺真的想都不敢想,現在孩子上學住宿免費,學費免費,還有生活補助,真是解決了俺家的大難題。要不是享受教育資助,俺孩兒連高中都上不起。有政府幫著,俺孩上大學就不發愁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育扶貧的特殊作用,在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要辦讓群眾滿意的實事!”舞鋼市教體局局長魏紅濤說。(任煥英)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