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取代集中式光伏電站成為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的方向,這已經是光伏行業逐漸形成的共識。而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中,居民屋頂發電不可或缺。
在日本,40%光伏的市場為居民光伏系統。去年,上海閔行區居民陳繼霖在自家屋頂安裝光伏設備,并成為上海首個拿到光伏發電購電費的人,從而受到多方關注。如今一年已經過去,陳繼霖一年來的收獲和感受,對于關注居民光伏系統發展的人來說,無疑有著參考借鑒的意義。記者日前再次來到陳繼霖家,了解設備的運行和收益情況。
收益符合預期
陳繼霖自家的頂樓陽臺上,放著自制的木頭支架,11塊長寬約1.5米的光伏面板平鋪其上,這個不足30平方米的空間成了他的“個人發電站”。記者到陳繼霖家中拜訪的那天,這個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恰好滿一年。陳繼霖說,一年下來自己基本上沒怎么管過它,任由風吹雨打日曬。
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逆變器和智能電表清晰地記錄下這個小電站一年來的運行情況:總計發電2550度,其中上網1600度,自用950度。
陳繼霖用這些數據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600度的上網電量,電力公司根據相關政策,以上海地區0.477元/度的脫硫標桿電價來收購,這部分的收益是763.2元;自己家庭用電量處于上海居民階梯電價的第三檔,即0.977元/度,那么自用950度電,等于省下來928.15元。
此外,根據國家發改委去年出臺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分布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補貼標準為0.42元/度。陳繼霖告訴記者,盡管政策是去年9月出臺的,但電力公司在給他補貼的時候按照全年的發電量來結算。這樣一來,他的電站一年發電2550度,得到補貼1071元,現已由電力公司撥款到賬。
三個數據疊加,就是這個光伏電站一年下來帶給陳繼霖的總收益:2762.35元,而他對整套設備的投資在僅1.5萬元左右,這意味著他可以在不到6年的時間里收回成本。陳繼霖表示,今年的發電量和收益,比較符合自己的預期。
過去兩年,我國光伏產業的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尤其是去年確定下來0.42元/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體現了政府對發展國內光伏市場的巨大決心。“光伏電板的壽命一般在20~25年之間,越早回本自然收益越大。”陳繼霖說,現在政策的保障下,收益已經有了穩定性,接下來就看這套設備到底能工作多久了。
地方補貼縮短回本周期
記者曾于去年6月采訪過陳繼霖,由于當時國家發改委的分布式發電補貼價格尚未出臺,因此在計算收益時沒有把補貼收益考慮在內,得出回本周期在8~10年。如今,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扶持態度進一步明確,這讓個人光伏電站的回本周期大大縮短。
實際上,如果算上地方補貼,回本周期還可以再縮短一些。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市政府擬在國家補貼基礎上額外補貼0.25元/度,期限為5年。這對像陳繼霖這樣已經安裝了分布式光伏設備的人,和其他計劃在未來安裝的人來說,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如果消息屬實,那么陳繼霖的回本時間將縮短到5年以內。同時,考慮到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上海一旦出臺地方補貼政策,周邊地區的補貼政策或將以此為參照并跟進。據了解,目前上海個人安裝家用光伏系統的案例已有20余個。
實際上,全國不少地方版的分布式光伏補貼政策已經面世,尤其以華東地區熱情最高。浙江省在國家規定的0.42元/度補貼標準基礎上再加0.1元的省級補貼;安徽合肥市在國家基礎上,對企業的分布式光伏補貼再加0.25元/度;嘉興中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享受國家、省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還能享受連續3年上網電量0.3元/度的專項補貼與嘉興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元/瓦的一次性建設補貼。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電價相對較高的地方,分布式光伏系統擁有者獲得的收益也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