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風電的春天
——2013年風電產業發展掃描
2013年,盡管風電限電總量有增無減,但全國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盡管風電的裝機速度與前幾年相比大大下降,但按照目前的建設速度,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風電裝機目標已經不成問題。盡管市場仍然低迷,但半數左右的風電類上市公司在三季報中或年報中,透露出告別過去業績大幅下滑的態勢。
2013年,盡管市場依舊低迷,但種種跡象表明,風電的春天已經來了。
風電迎來新的機遇
從2012年開始,風電設備行業開始進入夢魘,棄風限電、國際國內經濟下滑、風電設備產能過剩、以價換量、質量缺陷,幾大重錘一齊砸來,風電設備企業簡直無法招架。風電設備商不得不進行全面的戰略收縮:停產裁員、縮衣節食,為穩定供貨渠道,有多家設備商綁定開發商,渡過難關。
風電設備行業元氣逐漸開始恢復的表征是中國電科院的風電檢測能力得到了世界頂級風電檢測聯盟MEASNET的認可。2013年12月,國際風電測試機構MEASNET宣布了中國電科院成為其正式成員單位,這是MEASNET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來自非歐美國家的風電檢測機構。風電領域能源技術裝備評定工作的開展,對于保障我國風力發電裝備質量水平,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國家能源重大工程建設和我國風電“走出去”也具有重大意義。
裝機實現平穩增長
2012年,全國風電完成投資615億元,比上年大幅減少31.8%,結束了“十一五”以來快速增長的態勢,全國并網風電新增1285萬千瓦,使并網風電總裝機容量達6083萬千瓦。
2013年,這種低速增長狀態依然。風電裝機由狂飆突進變為平穩增長。
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中國的風電裝機總量到2015年達到1億千瓦,風電發電量在全部發電量中的比重要超過3%,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企業。根據2013年年中的統計,全國累計核準容量已經超過1.1億千瓦。按照目前的建設速度,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已不成問題。
風電裝機由狂飆突進變為平穩增長,原因在于兩點:其一,全國優質風資源區域開發殆盡,只剩一些“雞肋”式的資源區有待于開發,這些地方或是消納并網困難,或者開發成本過大、技術要求更高,大都位于更為邊遠的高海拔地區、低風速、海上等地。其二,風電開發商也更趨于理性,不再唯規模是從。
2013年的風電開發有兩大亮點:其一:2013年初,國家能源局召開海上風電發展座談會,海上風電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停滯了3年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重啟,國家一期海上風電特許權四個項目中三個獲得開工“路條”,其中包括大唐新能源江蘇濱海30萬千瓦、龍源電力江蘇大豐20萬千瓦和魯能江蘇東臺20萬千瓦三個項目。目前,中國已是除英國、丹麥以外海上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其二,我國西藏實現風電裝機“零”的突破。2013年8月,國電龍源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項目首批5臺風機完成吊裝。該項目創造了世界風電項目最高海拔的紀錄。
2013年全國風電年上網電量為13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風電發電量的大幅增長,除了因為裝機的繼續增長原因外,利用小時數的提高也不可忽視。除河北外,其他省份風電設備利用小時均有所上升。
這說明,風電的消納難題已有所改觀。
政策越來越具體和配套
2012年8月6日,《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該規劃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市場機制與政策扶持相結合、集中開發與分散利用相結合、規模開發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國內發展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如果說,2012年出臺的政策還主要集中在戰略目標上的話,那么,2013年出臺的政策很多是圍繞這個戰略目標的配套政策,非常具體細致。
風電審批權的下放無疑是2013年最大的政策福音。2013年5月15日,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中,企業投資風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上項目)核準權限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資主管部門。風電審批權下放半年多來,風電爆發式增長的預期并沒有出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限電棄風問題并未全面好轉,開發商漸趨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因素制約,地方對于風電的核準和監管,也在進一步完善細化。
2013年8月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近期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在這份通知中,涵蓋了加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消納監管、深化電力調度監管、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等諸多內容。業內認為,從下放項目審批權、加強市場監管來看,國家能源局正在由重審批向重規劃、監督方向轉變,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
2013年12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12項重點專項監管工作計劃,監管內容包括電力交易秩序、能源項目審批簡政放權落實情況、電力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電網安全等。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成為專項監管的重要內容。
風電設備行業重新洗牌,風電開發理性回歸,風電消納正在改善,風電政策日益配套,風電的春天已經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