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35千伏烏拉斯臺輸變電及其配套送出工程在中蒙邊境的北塔山烏拉斯臺口岸開工建設,工程預計將于8月竣工投運。屆時,駐守在烏拉斯臺口岸區域的解放軍邊防部隊和周邊的210戶牧民將徹底告別沒有主電網供電的歷史。這是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今年實施的首個“電力助軍”工程,標志著新疆軍區邊遠邊防連隊通電工程正式啟動,年內將有7個邊遠邊防連隊告別柴油機發電的歷史,用上國家電網優質高效的“長明電”。
烏拉斯臺口岸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唯一的國家一類雙邊季節性陸運口岸,位于中蒙邊境,距離最近的奇臺縣城250公里,1992年首次開關。目前該地區電力供應主要依靠柴油發電機組。由于電力供應無法滿足當地負荷需求,烏拉斯臺口岸邊境安全及監控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已經嚴重影響口岸正常的邊境貿易和邊境地區安全的監控需要。
“從1962年邊防部隊進駐烏拉斯臺起,我們一直用柴油發電機發電。現在,部隊用電設備多了,每天發電12小時,大約消耗近70升柴油,成本高達500多元。因為發電能力有限,我們僅僅只能保證連部用電。邊境線上根本無電可用,我們日常巡邏都是靠開車、騎馬和徒步。”負責發電的油機員商義說:“我們天天都在盼通電,如果有了大電網的電,我們就可以在邊境各個卡口處安裝電子監控裝置,實現全天候和全方位的電子監控。那時,我們坐在監控室里,邊境卡口上的一舉一動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比單純靠人力巡邏要全面的多,可以更好地保證邊境安全。”
為徹底解決烏拉斯臺區域無電地區的通電問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逐年擴大電網延伸范圍。4年來,在烏拉斯臺區域累計投資4.24億元,全面實施無電地區建設工程。2011年,建成投運了220千伏將軍廟輸變電工程;2013年,建成投運了小紅山和柳樹泉兩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使新疆主電網延伸到了距離烏拉斯臺口岸30公里的柳樹泉。今年,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又投資1564萬元,開工建設35千伏烏拉斯臺輸變電及其配套送出工程,將徹底結束烏拉斯臺邊防連52年沒有主電網供電的歷史。
新疆是我國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吉爾吉斯斯坦等8個國家接壤,固邊守疆任務繁重。現代化的軍隊建設離不開電力的可靠供應,自1998年以來,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就充分發揚責任央企的表率作用,累計投資288.8億元,先后解決了34.68萬戶、137.13萬無電人口和31個邊防連、13個邊境口岸的用電問題。
當前,新疆軍區面臨的邊境形勢復雜,境外軍事壓力逐年增大,而軍隊信息化建設對監控、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邊防部隊通電需求非常強烈。今年,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全疆范圍內繼續實施“電力利民”和“電力助軍”工程,全力助推自治區民生工程和新疆軍區邊遠邊防連隊通電工程建設。年內計劃投資34.7億元,進一步改善農村電網結構,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可靠性,延伸電網覆蓋范圍,解決7個邊防連隊、3個口岸的用電問題,完成11.6萬戶、46.3萬人的通電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