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較多,非“海淘”商品服裝質量問題相對突出。
為加強對“雙11”網購商品價格、售后服務及質量狀況的社會監督,中消協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組織開展“雙11”網購商品價格、質量、服務調查體驗活動。
本次調查體驗實際購買了“海淘”商品93個樣品,涉及37個品牌。體驗人員聯系品牌商標權益人或授權人,協商出具商品鑒定結論。截至目前,僅有19個品牌商標的權益人或授權人對53個樣品出具了鑒定結論,其中37個樣品為正品,16個樣品涉嫌仿冒。
調查報告同時顯示,非“海淘”商品服裝質量問題相對突出,主要體現在:個別平臺商家的服裝樣品纖維含量檢測值與明示不符;部分平臺商家的服裝樣品面料色牢度不符合標準要求;個別平臺商家的嬰幼兒服裝樣品甲醛含量超過相關標準要求;部分平臺商家服裝樣品起毛起球指標等未達到標準要求;個別平臺商家羽絨服樣品存在紕裂指標或羽絨種類不符合相關標準情況;個別平臺商家箱包樣品震蕩沖擊、耐沖擊性能未達到標準要求;個別平臺商家食品樣品酸價指標或鈉含量值存在問題;個別平臺商家白酒樣品塑化劑殘留量超標等八方面。
本次調查的售后服務情況顯示,七日無理由退貨情況較好;快遞面單對個人信息保護力度普遍較弱。
中消協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當加強對網絡購物的監督管理,堅持協同治理,嚴厲處罰電商違法失信行為;平臺商家應以品質消費為導向,自覺規范價格行為,把好平臺商品質量關;消費者樹立品質消費理念,堅持精明理性消費,養成良好消費維權意識。
本次調查體驗針對16家網絡購物平臺,涉及服裝鞋帽、手機數碼、食品特產、化妝洗護、家居家紡、母嬰用品、箱包配飾、家用電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九大品類。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