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各大醫美直播間開始活躍起來。主播們一邊給出詳細的“醫美建議”,一邊打起激烈的價格戰——原價在9000元至12000元的項目,打折到2000元。
醫美價格肉搏戰的背后,折射出原本醫療屬性極強的醫療美容項目成了快消品。而在價格戰背后,滋生了不少服務亂象。業內專家表示,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事關行業信心,更關乎消費者的切身安全。
節前醫美直播頻繁“破價”
春節前的最后一個月,林嘉琪頻繁活躍在各大醫美直播間。作為一名老用戶,她很明顯地感受到今年醫美項目價格和去年的差異:去年春節前,她打一支2毫升潤致玻尿酸要2000元左右。今年,同一家機構的同款產品只要999元,還送一支500元的2.5毫升嗨體玻尿酸。“這個價格太誘人了!沒理由不搶。”
“春節前一定要做這些醫美項目,回家驚艷所有人!”“新年變美局,龍年變美攻略安排上!”“新年輪廓塑造新生!”昨天,記者在多家平臺的醫美直播間發現,主播們正熱火朝天地吆喝著各種醫美項目,涵蓋光子嫩膚、超聲炮等基礎項目和玻尿酸面頰部注射填充、基底注射填充等微整形手術。
“破價”,是這些主播口中一再強調的關鍵詞。在某醫療美容直播間,女主播聲稱原價15200元4次的玻尿酸針劑只需4999元,并勸說消費者“囤貨”:“量一定要準備夠,少了不劃算,一次做不完可以存著用。”
低價背后的“升單”陷阱
醫美項目今年春節前為何動輒2折甚至1.5折?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方面是原價暴利問題,另一方面是行業被低價競爭裹挾,“低價獲取流量”模式成為當下主流。
“賣就是在賠錢,不賣就沒客戶”,北京某醫美機構投資人韓丁(化名)對記者坦言,雖然不得不打折,但“沖著‘羊毛’來的新客薅完福利就走,留存率極低”。
于是,“升單”成為醫美直播背后的慣用套路。韓丁稱,由于醫美產品均需要線下核銷,不少機構會以膚質差異為由,額外推銷升級套餐或其他產品,提高客單價。
海淀區曹女士在偶然刷到的醫美直播間中花1580元購買了原價4780元的超聲炮項目。但線下的核銷體驗,卻并不如她想象的順利。“一直在推薦新項目,不斷讓加錢。”不僅建議超聲炮升級,還需要配合皮膚檢測、超光子嫩膚和水光針等項目,最后一套流程下來曹女士花了近6000元。
另外有第三方稱,有些醫美機構在項目上做手腳,出現使用水貨甚至假貨的情況。據艾瑞咨詢調研顯示,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即每3支針劑中就有2支水貨、假貨等非法針劑。
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
“價格戰的一大問題,是讓醫美這個醫療屬性很強的品類成了快消品。”聯合麗格醫療美容集團董事長李濱表示,行業都在打低價,會帶來消費者過度醫美并伴有大量糾紛等附加問題。
根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醫美人群洞察報告》顯示,我國醫美消費者從2022年的2093萬人上漲至2354萬人,漲幅達12.5%,其中近60%的醫美人士月收入不足5000元。“當下過分強調消費屬性的產業環境,讓醫美從‘技術’變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算術’。”一名業內人士說。
“要讓醫美回歸醫療本質。”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務秘書長曹德全稱,應重新聚焦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注重患者體驗和醫療安全。當醫療機構不靠流量和低價來吸引就醫者而靠醫療技術水平來取勝,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
在一名業內人士看來,醫美行業激烈的價格戰的背后,是一大認知誤區——醫美機構沒有差異化。“醫美是‘醫’在前,醫生的技術水平千差萬別,治療方案也應有所差異,而不是一刀切。”
醫美主播信口開河、胡亂承諾的問題,也應進一步加強監管。根據我國《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醫美直播應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廣告內容也應僅限于醫療機構第一名稱、地址、診療科目、接診時間、聯系電話等。但記者發現,時下大多數醫美直播間主播的話術仍與相關規定和要求不符。(北京日報記者袁璐)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