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孤品市場亂象,應多方合力、多管齊下,不給投機商家留下可乘之機。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購物平臺,都應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和細化相關規則。
近期,有媒體報道,部分直播間售賣的所謂孤品衣物,可能是成本不到1元的批發二手衣。這些衣物經重新包裝和照片美化,賣相誘人。但消費者收到衣物后,往往發現污漬、縫補痕跡等在衣服上隨處可見,有的甚至散發異味或藏有蟑螂。
服裝市場的孤品通常指的是獨一無二、時尚復古的二手大牌服裝。這些服裝雖源于二手市場,但產品質量高、設計獨特,與批量回收、未經專業處理就再次流入市場的二手舊衣有明顯區別,更不同于從工廠生產、保有一定數量的原單、尾單。
近年來,許多人追求時尚與品質,希望買到僅此一件的衣服,孤品憑借量少、質優的特點受到追捧。部分商家打著孤品的旗號出售二手衣、原單、尾單等產品,正是看準了孤品市場的巨大利潤空間。但這種魚目混珠的行為已經涉嫌消費欺詐,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同時,這種行為也給真正的孤品交易帶來負面影響,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
由于一些平臺對孤品售賣規則不明確,監管有缺位,加上這些衣物售價大多不高,有的只有幾十元,甚至十幾元,許多消費者即使發現衣物有問題,也因為購買成本與維權成本不對等而選擇“忍了算了”,使得不法商家在直播間“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能得逞。
孤品的興起體現出消費者對于服裝消費市場的新需求、新期待,需要多方合力維護孤品市場良性發展。針對孤品市場亂象,應多方合力、多管齊下,不給投機商家留下可乘之機。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購物平臺,都應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和細化相關規則。監管部門應提高執法檢查頻率,加大查處力度,對于明知故犯的行為予以嚴懲,讓直播間不法商家不能更不敢偏離合規交易的軌道;平臺也要切實履責,在技術層面加強對直播間亂象的監督并完善投訴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提升反饋效率。對消費者而言,也應積極維權,莫要因為“怕麻煩”而縱容了不法商家的侵害行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曉)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