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不少游客通過二手交易平臺或社交平臺購買景區門票、酒店住宿等。一些人“抓住商機”,在這些平臺做起了代訂生意。記者在某二手平臺檢索酒店代訂服務發現,不少賣家宣稱優惠尾房,可享內部價,還有的說是協議房、積分房,保證入住。記者了解到,代訂確實能節省一定的出行成本,但也有一些網友反映,通過第三方代訂不僅沒省錢反而遇到了退訂難,甚至遭遇騙局。
天津的李女士計劃7月到北京游玩,并通過某二手平臺的賣家代訂了北京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原價每晚3000多元的房費,代訂價便宜750元。“兩個晚上便宜了1500元,本以為撿到了便宜,沒想到卻遇到了退訂麻煩。”李女士說,6月底她因行程有變,計劃取消預訂的酒店,雖然此時距離入住時間還有10天,賣家卻拒絕退款。爭執一番后,最終在酒店工作人員協助下,賣家才同意取消訂單并退款。
業內人士指出,代訂低價酒店主要是通過協議價或會員積分等方式實現優惠。例如,一些酒店的高等級會員不僅享價格折扣,還有免費早餐、延遲退房等福利。酒店一般規定僅限會員本人使用,不得轉讓他人,但代訂者能通過添加“同住人”的方式幫他人代訂。這樣“同住人”就能拿著身份證辦理入住,這是二手平臺上一些代訂賣家的主要操作方式。
在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看來,酒店代訂本身不違法,但違反酒店相關規定,存在諸多風險。例如,一些酒店要求會員本人到場,特別是旅游旺季,如果本人不到場很可能無法辦理入住;游客向代訂賣家提供的個人信息也有泄露風險;很多代訂的酒店無法退訂,也不能開發票;游客還可能遭遇價格臨時調整以及詐騙風險等。
今年2月,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表示,其提前一個月通過代訂預訂了酒店,結果入住前酒店價格上漲,入住前一天臨時加價1600元。今年6月,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就曾公開審理了一起低價代訂酒店的合同詐騙案: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祁某某通過某社交購物平臺發布代訂酒店的信息,虛構其有能力低價訂房,以先行收取房費的名義,誘導被害人向個人賬戶轉賬,先后騙取8名被害人錢款共計人民幣4.4萬余元。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所律師李斌表示,游客在預訂酒店時應選擇酒店官網或正規的第三方平臺,如選擇個人代訂,應事先問清楚退訂要求,并拒絕一切向私人賬戶轉賬的行為,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