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候市場升溫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近期迎來政策紅利與地方保護交織出現的局面,身處其中的汽車企業在幾分欣喜中細嘗一絲無奈。
第二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如期公布后,納入新能源補貼范圍的城市、地區數量已達到40個;而補貼逐年減少的退坡機制也正式公布。與此同時,戴著“地方保護主義”大帽子的北京市補貼細則也在2月11日出臺。
面對接踵而至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大多數汽車企業對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表示認可,但對于部分城市設置地方保護主義的“小目錄”表示質疑。面對地方規定與宏觀政策的一收一放,汽車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難破地方藩籬
2月26日,北京打響了新能源汽車進入私人消費領域的發令槍。調整后的北京購買機動車搖號政策如期舉行。截至2月20日,申購新能源汽車的編碼已達1771個。
1月28日,《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兩周后,《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審核備案管理細則》隨即出臺。然而,作為首善之都的北京,雖順應大勢推出了私人消費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卻也由此戴上了“地方保護主義”的帽子。
在北京的地方補貼細則中,并不包含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這一門檻直接將比亞迪、榮威、江淮等車企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排除在外。
“因為當地的企業不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直言不諱,“北京的情況說白了就是地方保護,補貼什么車型、預留多少指標,都有針對性。”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是符合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定義的,但令人疑惑的是國家認可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卻無法得到地方認可,這對當地消費者也是不公平的。”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表示,“秦可以享受國家3.5萬元的補貼,但由于各地細則還在陸續公布階段,因此最終獲得補貼的情況還不夠明朗。初期可能在廣東、天津等地區發力。”至于純電動E6雖然符合北京補貼標準,但能否進入補貼名單卻仍不確定。
為了進入更多市場,異地建廠成為一些企業無奈中的選擇。“有些事情,企業真的無能為力。異地建廠不是市場化的做法,而是企業迫不得已。我們現在就是一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狀。”李云飛顯得頗為無奈。
企業各有規劃
當然,盡管國家政策與地方保護并存,但新能源汽車始終是發展的方向,眾車企在這一領域均有不同的嘗試。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2014年大中客車銷量增長約9%,公交、校車將是主要增長點。2013年底,比亞迪攜手廣汽合作生產純電動大巴一事的消息流出。對此,李云飛透露,“比亞迪與廣汽確實有這樣一個項目,但是現在還在談,暫時沒有更多消息可以披露。”
而特斯拉掀起的熱潮則讓人們注意到高端新能源汽車這一領域。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有所動作。北汽在1月底收購了Atieva 公司25.02%的股份,將與其合作開發一款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據悉,這款車將與奧迪A6L同一級別。北汽希望借此提升旗下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和制造的能力。而吉利表示將于2014年年底在寧波量產高端新能源汽車。2月18日,與吉利同在浙江的萬向集團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窺伺已久的菲斯科,一圓電動汽車整車制造之夢。
此外,各大企業新能源汽車的推出計劃也將有條不紊地進行。有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長安將推出兩款新能源車型,分別為逸動混動版和逸動純電動版。到2015年,長安汽車將在全部乘用車上普及弱混,并逐步加強對中混和強混的研發和生產。此外,東風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工廠也計劃在今年投產E30和E30L兩款純電動汽車。一汽豐田則已經宣布旗下合資自主品牌將命名為“朗世”,將于上半年上市,主要打造新能源產品。
“國際上一些車型已經達到十幾萬輛規模的增長,而且從外部來講,特別是油耗法規等等的影響,迫使我們不得不發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發展部侯福深表示,從國際上來看,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的趨勢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這對中國的汽車企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無論政策是否足夠給力,發展的腳步不容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