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總局:今年進口食品檢出275批次不合格
發布時間: 2016-06-15 10:02:09 |來源: 新京報 | |責任編輯: 曹洋
6月14日,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與會嘉賓閱讀《新京報全國食品安全周特刊》。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6月14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等17個部委主辦的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行。今年宣傳周的主題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并講話。
三部委
發布最新食品抽檢檢測信息
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現場發布了最新食品、農產品、進出口食品抽檢檢測信息。
農業部發布顯示,今年1-5月,農業部開展了二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共抽檢全國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食用農產品、92個品種、22056個樣品,檢測指標94項,監測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2%。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巡視員廣德福表示,農業部將大力推進農獸藥使用及殘留、違禁物質“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畜禽屠宰等7項專項整治行動,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質檢總局發布顯示,1-5月,全國抽檢檢驗檢疫機構從37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乳制品、食用植物油、水產品、肉類、酒類等五大類重點產品,檢出不合格產品共275批次、2.7萬噸,占不合格進口食品總重量的93.1%。
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表示,不合格進口食品,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按照有關規定做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2016年質檢總局將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總體部署,用“四個最嚴”著力打造進口食品放心工程。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顯示,2016年1-5月組織監督抽檢并公布了5447批次樣品信息,涉及不合格樣品96批次。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還公布了近半年內連續2批次以上樣品抽檢不合格的16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名單。
汪洋
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
汪洋指出,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保持了總體穩定向好的態勢,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保障。但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監管必須“零容忍”。要充分調動多方利益主體共同行動,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政府要加快制修訂配套法規規章,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和發布制度,完善尚德守法制度保障。企業要堅守尚德守法道德底線,自覺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健全全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嚴把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產品質量關。新聞媒體要堅守專業精神、新聞道德和社會公義,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和知識科普,弘揚尚德守法正能量。
1 嬰幼兒奶粉
世衛官員奶粉中間商多不利監管
世衛組織食品安全部門負責人彼得·本·安博克表示,進口奶制品和本土奶制品兩類產品本質上比較相似,但價格有很大差異。這種價格差異導致很多奇怪現象,比如說很多中國生產商試圖讓自己的產品看起來像進口產品。
安博克表示,過去兩個月我們也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中國市場上有一些包裝跟雅培很像的產品。本地產品跟進口產品的價格差異是很多廠商這么做的原因。
他認為,嬰幼兒奶粉在可追溯性方面還是有些問題的,中國市場上有太多中間商。整個供應鏈方面太長,這或會導致監管力度受影響。
安博克表示,我們希望行業應有更嚴格的供應鏈控制項目,我們需要引入認證,對于生產商來說,他們需要拿到準許證。此外,他表示,還應該有審計、審查制度。由于整個生產過程技術含量非常高,因此需要一些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來做更多審查工作、檢查工作。
2 互聯網監管
食藥監官員細化網絡訂餐監管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監二司副司長柴保國表示,當前互聯網食品經營者越來越多,造成互聯網食品問題看上去越來越多,互聯網經營的虛擬性、跨地域性給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帶來較大挑戰。
首先,新的《食品安全法》第62條對網絡食品交易應該說做出明確規定,而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沒做規定。去年,《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我們正在著手查出互聯網違規違法經營,在網絡訂餐監督管理方面,做了進一步細化。
從監管執法方面,我們也采取相關手段,比如說打擊互聯網假冒偽劣,虛假宣傳,這也是我們一直打擊的重點。現在總局通過地方區域性的,東北、華北、華東、珠三角區這些區域的執法協作、集團打假資質來查辦相關互聯網違法行為。通過和公安部門協同協作,對一些重點大要案的線索提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在這方面也加大打擊力度。同時,曝光一些典型案例,一方面起到震懾違法分子的作用,另外,也是通過這方面的交流教育廣大人民群眾。
3 食品謠言
宗慶后:飲料致病謠言大量轉發
論壇上,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這些年來,在食品安全領域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網絡謠言日益猖獗,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毒瘤。
宗慶后表示,這些謠言的炮制者往往無中生有地捏造各種聳人聽聞的謊言,比如污蔑我們的飲料里有肉毒桿菌,喝飲料會導致白血病,并在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平臺上大量轉發,甚至在一些地方還直接以書面傳單方式傳播,而且往往針對大中型食品企業。
他說,我們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能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對謠言予以及時澄清和反駁,提高廣大消費者鑒別真偽的能力。讓我們這些有良心、守規矩的企業免受謠言傷害。讓企業家和企業都能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忙著辟謠。
■ 聲音
提高科學素養,少信“心靈雞湯”
數據顯示,目前食品安全謠言已占到各類網絡謠言傳播的45%,位居第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表示,這說明我們正確的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傳播和普及還非常缺乏,公眾辨識真假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還很差,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大部分謠言是由于公眾對現代食品工業、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了解不夠造成的,此外還有食物相克、致癌和有毒等類型的謠言。
羅云波表示,目前很多政府、行業協會、社會第三方科學團體的網站內容都不錯,如果有心,一定能夠找到權威可靠的信息源,“大家要不偏聽偏信,不要盲目,多提高一些科學素養,少信一點‘心靈雞湯’”。
此外,對于一些“萬金油專家”的現象,羅云波表示,科學家既要積極參與科學普及,同時也需要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一是切忌跨領域發表意見,食品安全涉及的學科門類紛繁復雜,對于自己不熟悉的問題不宜發表意見。二是凡事需要先做好調查研究,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不要輕率做出結論。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