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冰激凌店吸引年輕人大排長隊,原因是該店推出多種藥膳冰激凌,例如,薄荷西瓜霜、野菊開心果、煙熏烏梅、竹香茉莉、山楂佛手柑、川貝枇杷膏等,還有東北長白山人參、冬蟲夏草作為加料。有的消費者表示,體會到了“一邊吃冰激凌一邊養生”的快樂,精準貼合年輕人“朋克養生”的真諦。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質疑,中醫不是不讓吃冷飲嗎,吃中藥冰激凌的意義是什么?(7月29日《工人日報》)
近年來,中醫藥的多種養生方式廣受年輕人追捧,例如在多地年輕人當中掀起了去中藥房配酸梅湯的熱潮。對此,有網友調侃道,“打敗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藥房”。此外,一些中醫院推出的中藥糕點和茶飲也很受歡迎,到中醫院喝下午茶在一些城市成為一種時尚。不僅如此,以前老年人喜歡光顧的中醫院推拿科,如今也擠滿了年輕人。當下中藥冰激凌走紅,其實是中醫藥養生廣受追捧的縮影和延續。
對于這類創新,社會應當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年輕人熱衷中式養生,“國潮”引領新“食”尚,不僅增加了食品種類,給年輕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而且對于弘揚中醫藥文化也大有好處。這類新現象應該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也期待中醫藥與食品的結合,能夠產生更多優質的創意性產品。
但也要看到,中醫藥畢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中藥冰激凌等創意食品,也要遵循中醫藥的基本理論。比如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密切相關,寒涼食品因性質屬寒,易導致人體內陽氣受損,會影響脾胃功能。冰激凌屬于寒涼食物,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腹脹以及腹瀉等癥狀。如果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食用,還可能影響身體對藥物的吸收,或與藥性發生沖突,影響藥效發揮。中藥冰激凌廣受追捧令商家感到高興,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大排長隊的消費者當中,或許包含一些并不適合食用這類中藥冰激凌的消費者。
因此,在生產與銷售這類創意產品時,要考慮到消費者的不同體質,避免搞“一刀切”。在具體的銷售過程當中,還要對消費者進行專業指導,讓消費者在了解個人體質并明確適合消費這類產品后,再考慮是否嘗試這類美味。尤其要避免不分青紅皂白地搞普適性推廣,讓不適合食用這類產品的人也跟風消費,進而付出有損健康的代價。
年輕人當中吹起一股強勁的中醫藥養生熱,既與我國大力推廣中醫藥有關,也與年輕人對新生事物感到好奇有關。不過,考慮到創意性產品尚未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檢驗,消費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風險也不能忽視。開發中醫藥養生創意產品值得鼓勵,但消費這類產品應以安全為前提,只有吃出“健康的味道”,才能避免養生變傷身,從而真正做到美味養生兩不誤。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