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
發布時間: 2014-09-17 15:21:4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三)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彰顯城市園林三大特色
認真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綠地系統規劃,突出打造濱水城市、綠色城市、文化城市三大特色。
一是圍繞自然水系,打造濱水品牌。六安是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城市。其中,淠史杭總干渠和老淠河兩條河流穿越中心城區長度達20余公里,其上游是大別山區六大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在二類標準以上。為此,六安市充分依托這得天獨厚的優勢,重點建設城市“綠帶”、“藍帶”。自2002年起,六安市斥資10多億元,對淠史杭總干渠上的所有船只進行拆解,船民上岸安置,并通過水系景觀規劃,實施護水、擴綠、遷居、移景,帶動沿岸綠化建設,結合六安歷史文化特色,構筑了城市水系新景觀,建設公園、游園200多公頃,一改往日的臟、亂、差現象。老淠河是六安昔日的母親河,但長期以來亂挖亂采現象嚴重,導致河床裸露,雜草叢生,垃圾遍地。2008年,六安市啟動了淠河綜合治理工程。為打造一個最美、最科學的城市景觀帶,六安市對月亮島區域“一島兩岸”的設計進行了國際招標,在下游修建橡膠壩蓄水,形成水面1.72萬畝,回水長度20公里,水面最長達1000米的寬廣水域,面積是杭州西湖的2倍,呈現出波光瀲滟、白鷺飛翔的美景。先后成功舉辦了全國青年賽艇錦標賽、國際女子沙灘手球賽等知名賽事。
二是配合老城改造,打造綠色品牌。在城市建設中,六安市始終堅持把“市民是否喜歡、資源是否節約、成效是否明顯”作為重要標準,通過規劃建綠、拆違增綠、保護與整治相結合,大力實施還綠于民工程。先后搬遷了原六安體育中心,建成了8.7公頃的皋城廣場,成為市民活動的重要場所;搬遷了原市委、市政府,改建成13.7公頃的市民廣場和九墩塘公園,使原本擁擠的城市中心地帶成為老城區開敞靚麗的新景觀;拆遷了北門下洼老城區,建成了20公頃的景觀帶;新建了中央公園,被譽為城市“綠肺”。
三是挖掘歷史底蘊,打造文化品牌。六安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皋陶文化從這里起源,楚漢文化在這里成熟,紅色主題文化在這里傳播,形成了豐富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在城市建設中,六安市十分注重挖掘文化內涵,將各種文化元素有機地溶入城市建設中。六安市以大別山烈士紀念園以紅色文化為主線,建設了將軍浮雕墻、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和八月桂花遍地開等紀念雕塑,園內遍植桂花,紅色主題鮮明,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點。皋城廣場的“獨角獸”、淠河景觀帶的“文化墻”、“六安拾萃”對六安歷史進行了濃縮;“南門錐”、“北門塔”、古城墻成為保護完好的古六安標志性建筑,依北門塔而建的北塔公園與多寶庵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淠河景觀帶內設置的“淠水歡歌”、“濱河明珠”、“濱河之舞”等現代雕塑,展示了今日六安歡樂、祥和的城市文化。
新河全景
(四)創新機制,依法治綠,鞏固園林綠化建設成果
為推進園林綠化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工作中六安市創新實施了“政府主導、多元投資、建章立制、建管并舉”的管理體系。
一是嚴格落實規劃。圍繞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城市防災避險綠地規劃》,城市綠線、城市藍線、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土樹種應用等規劃也同步編制。同時,嚴格按規劃辦事、按規劃施工、按規劃建綠,結合城市河流、景觀道路保護建設,加強城市“綠廊”網絡建設,形成了“七縱七橫”的景觀廊道。
二是多方籌措資金。按照政府投入為主、多元投資共建的原則,引導市場積極參與,多渠道籌集綠化建設資金,逐年加大投入。三年來,累計投入政府性資金10.5億元,多渠道籌捐綠化建設資金7億多元,同時還采取各種措施吸引企業、社會投資,并采取相應措施鼓勵自籌資金搞好庭院和小區綠化。
三是健全建管機制。先后出臺了《六安市關于加強綠化建設的意見》、《六安市城市規劃區園林綠化管理暫行規定》、《六安市城市規劃區綠線管理實施辦法》、《六安市城區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六安市建設項目實行“綠色圖章”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綠化建設工程施工監理監督程序和工程驗收移交辦法》、《不良施工企業和不良項目經理登記備案制度》等40多項規范性文件,逐步建立了一套“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的管理機制,從制度的層面加強了對城區增綠措施的保障。
四是創新管養方法。自2002年開始,六安市對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作業試行市場化的探索,將市區廣場、公園、游園和綠地納入統一管理。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制定完善了管護標準,健全了考核制度,強化了監督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管理和養護水平,城市綠化管養效果明顯提高,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管養分離”運作模式。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社會力量,加強對園林綠化法規落實的監督檢查。
(五)關注民生,完善配套,提升城市建設基本功能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創建既要實現城市綠地率、綠地覆蓋率的較大增長,又要加強市政建設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此,六安市重點抓好五個方面。
一是注重生態環境建設。以“碧水、藍天、清新、寧靜”四大工程為抓手,全面開展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和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全年空氣污染指數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數達361天,地表水Ⅳ類及以上水體比率達100%。制定實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50多種常用園林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實施了水上公園、九墩塘公園、夢中湖游園的活水工程,保證了城市公園水質優良。注重河流自然資源保護,按照沿河景觀規劃,建設水體沿岸綠化,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編制了《城市濕地資源保護規劃》,對城市濕地資源進行全面普查,有效保護和利用了城市濕地資源。
二是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制定了《六安市城市容貌標準》、《六安市戶外廣告設置專項規劃》,出臺了《六安市數字化城市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數字化城管中心,對市容市貌實行24小時動態監管。啟動了城區主干道市容景觀提升工程,市容市貌煥然一新。
三是不斷完善市政設施建設。截止2013年底城區建成主次干道471.44多公里、1206.55萬平方米。出臺了《六安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試行辦法》,形成了四級清掃保潔網絡。建成日處理能力600噸的垃圾填埋場一座、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一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大力實施城市供水、污水管網建設,城市管網水檢驗項目合格率達99.8%,污水處理率達87.46 %。
四是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民生工作,著力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廉租房、公租房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保障體系。目前,已建成月亮島、南屏苑、城投佳苑等一批設施完善和功能齊全的示范小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九墩塘公園
(六)提升標桿,不懈努力,著力建設生態園林城市
面對大有可為的“十二五”,六安市將以建設中部地區生態名城為目標,致力優化空間布局,努力提升建設水平,以五年的謀變求新,把六安建設成為具有濱水園林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宜居興業之城。
一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生態格局。完善六安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支撐體系,加強城市規劃區范圍綠地系統統籌規劃,依托重要河流水系、山體植被、游憩區及道路廊道,構建“一心、四廊、六帶”城鄉一體的綠地系統,重點建設合六葉高速兩側200m寬綠廊、合六快速干道兩側100m寬綠廊、沿312國道與寧西鐵路1km寬綠廊、淠東干渠生態防護綠廊和北部的新城大道防護林帶等,構建城市規劃區綠廊體系基本骨架,形成覆蓋城市規劃區的生態綠網。
二是實施中心城區公園化戰略。重點建設710公頃的九里溝城市生態風景區,建設城南公園、皖西公園等11個城市公園、13處街頭游園,形成城市重要的公園網絡和步行林蔭路系統。結合淠河濕地公園保護,建設淠河至六潛高速互通區的植物園;積極建設和申報淠河國家重點城市濕地公園;完善和加強中央公園建設,申報國家重點公園。
三是打造城市景觀道路。持續開展道路綠化提升專項行動,著力建設經三路、安豐路、梅山路、將軍路、河西景觀大道兩側帶公園綠地;全面增加壽春路、皋城路、皖西大道、佛子嶺路兩側帶狀公園綠地。繼續實施沿街單位的拆墻透綠或擴綠工程,使單位內部綠化與道路綠化融為一體。
四是大力提高社會園林綠化水平。加強對單位、小區、街巷、鄉鎮、工業園區園林綠化的建設管控,積極引導創建園林式單位。積極推廣節約型綠地、立體綠化、林蔭路、林蔭停車場建設。加大園林綠化科研投入,加強鄉土樹種培育應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