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讀武大”騙術是如何得逞的
發布時間: 2015-05-25 11:15:47 | 來源: 新京報 | | 責任編輯: 君君
騙子固然可恨,但分析這起事件,卻可發現武漢大學的管理,給了犯罪分子太多的“可乘之機”。學生被安排進正規班級學習這么久,沒有學校有關方面負責人打招呼恐怕是不可能的。
據報道,學生交15萬元“就讀”武漢大學4年,畢業時竟發現自己沒有學籍。5月22日,當事學生張鵬(化名)坦陳曾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有所不同,“老師從不點我們6個人的名字,這是我最疑惑的地方。但我們又一次次相信了‘輔導員’”。22日晚,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正式回應稱:這是一起盜用武大名義進行的招生詐騙事件,將配合警方調查。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騙子固然可恨,而武漢大學的回應也撇清了此事與學校的關系,但分析這起事件,卻可發現武漢大學的管理,給了犯罪分子太多的“可乘之機”。詐騙者是如何把學生安排進學校宿舍的?是如何安排進正規的班級學習的?學生上了這么久的課,學校和老師一直沒有發現?當然學校可以解釋,宿舍實行公寓式管理,住進學校宿舍并不是那么難。但學生被安排進正規班級學習,沒有學校有關方面負責人打招呼恐怕是不可能的。
這是必須要調查清楚的,否則,住學生宿舍、同班求學,就會為詐騙者提供“詐騙道具”。要調查這其中存在的利益輸送問題,即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是否里應外合,另外,要清查學校里是否還存在類似的現象,維護學校的聲譽。
近年來,我國大學辦學越來越開放,比如開放校園,允許旁聽,網絡授課等,而開放需要更加科學、規范的管理,否則,就會因管理的疏漏,給不法分子鉆空子的機會,比如,把到大學旁聽,也稱為被錄取。因而,大學要在開放辦學時,公開學校辦學信息,防患詐騙分子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詐。
多年來,教育部一直發出招生詐騙警示,可還是有家長不信邪。這也再次提醒學生和家長,不要輕信所謂的“潛規則”。在這起事件中,學生們早已發現不對勁,可是,卻一再被“特殊處理”所迷惑——因為自己本就是由非正規渠道錄取,也就不敢公開維權,這也是這類詐騙案的共同特點,直到被騙者已經走投無路,才報警。而從某種程度說,這些被騙者,也是詐騙的共謀者。
打擊招生詐騙,需要警方、大學、家長共同努力。尤其是大學,應該堅持依法治教、規范辦學,像武漢大學這起事件,應該徹查真相,嚴肅處理所有涉事人員,同時,向社會公布完善學校管理的舉措,這樣才能讓社會、家長相信,大學招生沒有任何潛規則,也沒有任何非法機會可乘。(熊丙奇)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