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海爾輪值總裁周云杰:供給側改革要聚焦“產品端”和“資源端”
發布時間: 2016-03-05 09:49:01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沈曄
“兩會”期間,供給側改革成為熱點話題,而制造企業對于供給側改革的觀點和實踐尤其引人關注。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輪值總裁周云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供給側改革很核心的問題要把用戶需求在產品上市之前就連到一起,同時企業的供給側改革要在“產品端”和“資源端”兩端同時進行。
供給側改革的施行背景即在于解決某些行業存在的產能過剩和大量庫存問題,而這一點在家電行業尤其突出。以空調為例,由于部分企業的盲目生產,去年行業庫存達到4000萬臺,直接導致了行業的殘酷“價格戰”。由于所處行業的特殊性,周云杰表示,海爾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不是為庫存生產,而是為用戶需要而生產,因此“創造有效供給”、實現“每單都有主”的目標一直是海爾努力的方向。
而目前,海爾在供給側方面的實踐就是通過互聯工廠直連用戶,從過去的大規模制造變為大規模定制。互聯工廠將用戶需求整合到一起,讓用戶參與到生產制造的全過程,并且將設計、研發、制造等供應商資源也整合到平臺上,能夠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周云杰把互聯工廠的制造模式變革比作“產品端”的供給側改革,他還提出要在“資源端”進行供給側改革。“大家知道在產品端要開發產品,提供有效產品,還有一點是怎么樣實現資源整合的最大效率,就是資源端的供給側改革要怎么做?”周云杰的答案是“拆掉企業的墻”,把“海爾的墻打開,和全球連在一起”,通過開放讓全球的資源變成海爾的內部資源,讓“世界就是我們的研發部”“世界就是我們的人力資源部”,實現資源整合的效率最大化。
開放整合全球資源之后產生的結果就是把企業資源變成社會資源,從而通過供給側改革為社會創造價值。海爾目前已轉型為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創業平臺,通過大企業內部創業和創新帶動全社會就業,“我們把大企業的創業平臺開放給全社會,變成一個全社會的資源,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創業創新”。
據周云杰介紹,目前海爾創業平臺已有超過100個小微年營收過億元,已有22個小微引入風投,有12個小微估值過億,整個海爾平臺為全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達100多萬個。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