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最缺的可能是專注力
發布時間: 2018-05-16 09:09:46 |來源:北京日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網絡熱詞頻出,最近又炒火一個——“積極廢人”,專指那些熱衷不斷給自己樹立目標,卻鮮能圓滿完成的人。帖子一出,惹得眾人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對號入座,直言“這說的不就是我嗎?”“一天原諒自己800次的‘積極廢人’在此。”
“積極”加“廢人”,網絡時代的新表達,道出的卻是老問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些傳統表述其實都是“積極廢人”的同義轉換。常立志、無長志的人什么時候都有,但時下似乎尤其多,特別是在青年群體中,這似乎成了某種通病: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拿下外語證書,可才背三頁單詞就打退堂鼓;雄心勃勃立志“瘦成一道閃電”,健身卡卻從未開封激活;時常借名言警句為自己鼓勁,但執行起來卻拖延癥纏身……也難怪網友如此調侃:“立下的flag太多,倒下時壓垮了自己。”
“積極廢人”,映照出的是今人在海量信息沖擊下的被動與彷徨。光怪陸離的世界、浮華喧囂的環境、越來越快的節奏,讓專注成為了一種極度稀缺的品質。今天的年輕人,手中握有大量的資源和機會,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都傾力打造“綠色通道”,幫助他們成長。但問題也恰恰在于,選擇太多、可依賴的東西太多,反而破壞了人的主體性,使人喪失了全神貫注的能力。目標太多,投入太少;偷懶太多,執行太少……結果就是每一條外部飄來的信息,每一點外部環境的干擾,都像是一個強行插入的休止符,讓手中的工作戛然而止,讓心中的夢想永遠停留在“做夢”階段。
專注力是健全人格得以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創造文明成果的基礎。比確立方向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投入專注力來確保目標實現。孔子求教老者粘蟬的故事,道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之奧妙;王羲之家門前的“墨池”,奠定了其成為“書圣”的基礎。步入現代社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更對人們的專注力提出了高要求。“一萬小時定律”揭示,無論從事哪個領域,只要堅持一萬小時的基礎訓練,基本上就可以成為該領域專家。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或許并不需要成為專家、冠軍,但專注力卻能夠幫助我們發掘特質、喚醒熱情、激發潛能,加之必要的汗水與付出,我們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生活、工作中的任務和挑戰,適應當前快節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
成功永遠不可能自己從屋頂上掉下來,撬動它的支點只能是專注。夸夸其談的是紙上談兵的廢人,只有依靠強大的執行力和行動力,克服拖延與惰性,才能抵達夢想彼岸。(范思翔)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