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大學變成安逸窩
發布時間: 2018-07-05 09:16:18 |來源:光明日報 | |責任編輯: 孟君君
近年,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填鴨式教學模式得到改善,重視閱讀、注重興趣激發等新舉措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打好基礎。兩年前,英國教育專家在中國進行三個月的考察之后決定在英國8000多所小學推廣中國式數學教學,就是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強調基本功的肯定。
但是回歸到現實,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基礎教育階段繁重的作業負擔和題海戰術,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主要弊端是扼殺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磨滅了創新的火花。過分追求分數讓孩子們失去了健康的體魄,對與學生人格密切相關的德育、美育傾注較少的精力。看來,魯迅先生當年所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呼聲,仍然應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作為教育工作者和母親,筆者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應該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喚醒孩子對知識的愛好、尊重以及敬畏,培養良好的體魄,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育是一門科學的學問,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大學作為人生的重要階段,是培養人格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但很多時候,學生進入大學后因為重分數輕閱讀所導致知識底蘊匱乏,缺乏思辨能力和學習主動性所導致的學習渙散,課外生活中對影視、娛樂、社交網絡軟件缺乏辨別力、自律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所導致的過度沉迷,使得原本對塑造人生價值觀有重要意義的大學變成了某些學生的安逸窩,浪費了大好年華。暗藏在分數后面的學生的一些軟實力,如強大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善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善于找到自己弱點并在大學期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能力,這些也許不一定在考試中體現出來,卻會在日后社會上生存和競爭能力中得以體現。無疑,大學教育應該將重點放在對這些能力的培養上。
現代大學教育制度的健全還在探索之中,雖然建立了學位制度、分類教學、學分制、課程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等,但在具體實施方面,“放水”現象比較嚴重。“保研黨”“出國黨”“要分黨”影響力強大,嚴重破壞考試生態。基于此,大學應該大力加強過程性評估,加強和細化課堂管理,讓學生真正在課堂教育中受益。在考核中應該弱化結果性評估,這樣可以有效打擊“要分黨”對課堂生態環境的破壞。
青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學時期是青年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終身學習能力是大學應該注重培養的能力,決不能在培養時只注重批量生產而不注重培養質量,讓大學生在錯位的大學教育理念中浪費大好的青春年華。(作者:李瑩,系西安財經學院國際商務語言與跨文化傳播中心研究員)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