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鬼色97,国产精品婬乱一级毛片,亚洲综合色区无码专区,国自产拍91免费观看

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云南普洱:構筑群眾文化高地 打造創建文化惠民品牌

時間:2020-10-28來源 : 中國網七彩云南作者 : 郭冬梅

每天傍晚,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紅旗廣場、世紀廣場、萬人體育館廣場等大大小小的城鄉廣場上都是音樂聲陣陣,歌聲與笑聲不斷,高雅的舞臺演出、小眾的歌手演唱,大眾的民間健身舞……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在百姓身邊綻放,文藝表演也成為了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的家常便飯,這得益于普洱市大力推廣群眾文化活動所帶來的便利。

近年來,普洱市堅持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群眾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群眾文化生活日趨豐富,群眾文化事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搭建文藝舞臺

文化基礎設施作為文化的有型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近年來,普洱市加快推進文化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進一步改善基層群眾文化服務設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取得明顯成效。

截至目前,普洱市擁有11個文化館、11個圖書館、8個博物館、1個美術館、10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含2個口岸文化站、1044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59個農家書屋、1個文化農莊,組建農村小文藝演出隊2331支,建成小廣場1905個。

同時,為加快建設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普洱市還建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1個市級支中心和9個縣級分中心,初步形成門類齊全的市、縣、鄉、村四級文化網絡,實現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與互聯互通,為繁榮全市群眾文化活動打牢堅實基礎。

文藝作品進鄉村,播撒文化種子

培養群眾健康向上的文藝愛好,是普洱市各級文化單位的首要目標。為此,普洱市開展城鄉“結對子、種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進社區、進基層活動,并組織群眾開展舞蹈、聲樂、器樂、美術、書法、攝影等藝術門類的培訓、輔導及專題講座,把高質量、高水準的優秀劇目送到城鄉觀眾及老百姓家門口。

近年來,普洱市公益性文化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每年文化惠民下鄉演出高達1000余場,“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文化惠民下鄉演出及戲曲進鄉村、進校園惠民等演出,觀眾達70多萬人次,滿足了群眾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百姓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大餐。

為把高質量、高水準的優秀劇目送到城鄉觀眾及老百姓家門口,普洱市還積極引進省內外專業文藝團隊優秀舞臺劇目在普洱大劇院上演,并到基層巡演;為開展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與云南省花燈劇院結為文化共建單位,在市文化館專門成立了云南省花燈劇院普洱分院,弘揚傳承云南花燈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全市2331支農村業余文藝表演隊充分發揮農村小文藝隊的作用,自編自演文藝節目,每年為老百姓演出數千場,被老百姓稱為“永遠不走的宣傳隊”。

一直以來,普洱市積極開展“大家樂”廣場群眾文化活動,推廣普及民族健身舞、廣場舞,豐富機關、學校、部隊、企業、社區及農村基層廣大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愉悅身心,強身健體,如彝族《打歌》、哈尼族《阿米車》、拉祜族《擺舞》、佤族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傣族《南壘河畔的小龍英》等民族廣場舞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群眾參與面廣,形成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打造文化高地

隨著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進,普洱市群眾文化權益均等化享有得到了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多年來,普洱市認真執行“四館一站”為公眾免費開放政策,實行延時服務、錯時服務,為公眾提供形式多樣的免費文化產品和優質服務;在廣泛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同時,全市經營性文化設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場所等也向公眾提供優惠或免費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

如今,普洱市立足群眾文化根本,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撥付80萬資金用于市民族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購買80場公益性文藝節目下鄉惠民演出,向全市各文化單位、館(站)、村(社區)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提供免費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

下一步,普洱市還將以重大節慶、重大活動為契機,各縣(區)以當地民族文化為支點,開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努力提升節慶文化活動品牌內涵,豐富群眾節慶文化生活。進一步開展公益性音樂、舞樂、戲劇、書法、美術、攝影等藝術門類培訓、展演及科技普及活動,通過多方面形成合力,進而推動文化服務效能的創新和發展。(郭冬梅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責任編輯:黃俊飛)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