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淳風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作為試點之一,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模式,通過“強核心、提信心、筑同心、暖人心”四心同頻共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
三級聯動強核心
五華區始終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建立了多方聯動、協調互通的工作機制。緊緊圍繞文明實踐和志愿活動,搭建了由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95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成的“區—街道—社區”三級文明實踐平臺。
中心主任由區委書記、區政府區長擔任,組織宣傳、文化、科技等52家區級部門、10家街道作為成員單位。中心下設了1個辦公室以及理論宣講、科學文化與體育服務、未成年人教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5個工作組,辦公室主任及工作組組長均由區級領導擔任,強化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組織保障。
同時,五華區緊扣行業實際、區域實際、需求實際,構建了“1+10+10+N”志愿服務體系,即1支五華區志愿服務總隊,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等10支行業志愿服務隊伍,10支街道志愿服務分隊和N支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愿服務隊伍,各志愿服務隊根據自身優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主題宣講提信心
結合轄區文化優勢、資源優勢和榜樣優勢,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使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
紅色宣講。五華區充分整合云南陸軍講武堂、云南抗戰紀念館、云南起義紀念館、朱德舊居、聶耳故居等紅色陣地資源,打造了立體化、多角度、廣覆蓋的紅色宣講平臺。翠湖邊“紅色文化巴士”,打破傳統體驗式紅色教育的時空限制,真實再現紅色革命場景;陸軍講武堂內的“黃埔課堂”,讓群眾在身體力行中感悟愛國情懷和鋼鐵意志;文林小學里的“潘琰學堂”,通過“穿越”西南聯大教室授課現場,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四烈士之一潘琰烈士堅毅、忠誠、擔當、奉獻的一生;南強街八十八號劇場內,《平凡》、《初心》等紅色話劇正在上演,以庭院話劇的方式,生動形象地為黨員群眾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目前,五華區已利用各類紅色陣地,組織開展政策理論、形勢宣講、紅色教育3000余場次。
先鋒宣講。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聚合“街道黨校”“百姓講師團”“五華講壇”“先鋒故事匯”“銀發先鋒之家”等宣講品牌,用吸引人的形式、動人心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有效地走進基層、走進群眾。組織開展“初心早八點”線上晨讀活動,將每周五上午8:00至8:30確定為黨員線上集體晨讀時間,每期課程30分鐘,采取“現場+線上”的互動方式,在課程直播期間,參學人員可發送彈幕與其他參學人員進行在線互動交流,由“一人講”變成“大家講”,進一步增強黨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截至目前已播出22期,累計80000余人次收看了直播,18000余人次收看了往期回看,累計觀看時長3308小時,共收到有效評論10000余條,參與人員分布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
榜樣宣講。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校園實踐、社區實踐、家庭實踐。挖掘典型,開展“昆明好人”“五華榜樣”“向善向上好青年”“新時代好少年”“最美家庭”選樹及學習宣傳教育活動。近年來,先后評選各類榜樣近200名;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明講堂、“文明五華”微信公眾號等陣地組織開展主題宣講,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充分發揮老百姓身邊的榜樣力量,營造人人爭先、家家爭美的濃厚氛圍。
文明實踐筑同心
結合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筑牢社會治理、和諧發展的同心圓。
聚焦紅色精神傳承。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童心向黨·陽光下成長”童謠傳唱、經典誦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紅色實踐”行動等教育實踐活動150余場。在未成年人中形成“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開展區級校級紅色實踐主題活動200余場。
聚焦公民道德建設。依托街道和社區文明實踐所(站),組織開展文明新風促進行動、文明交通提升行動、文明養犬自覺行動、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主題活動500余場次,受眾超過10萬人次;率先在全市持續開展“微小不文明行為”整治活動,勸導微小不文明行為3萬人次;建立“1+1+1+1+N”文明養犬勸導隊,由“派出所民警+城管隊員+街道人員+社區工作者+物業公司等其他人員”組成巡邏小組,定期開展巡邏勸導,引導群眾養成文明養犬良好行為習慣;順利完成400戶“誠信經營戶”和100個“文明攤位”評選,全方位、多途徑引導社會各方參與共建共治共享。
聚焦文化體育惠民。結合“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及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等主題活動8場,開展“菜單式”和“訂單式”服務,“菜單式”服務28次,受益群眾約2萬人,“訂單式”服務11次,受益群眾11874人;結合老舊小區微改造,充分整合現有場地,修建文化休閑運動小廣場,極大方便了轄區居民群眾的日常鍛煉。較好地滿足了群眾的基本文化體育需求,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聚焦人居環境提升。完成五華134號路等6條道路建設,30條重點道路整治提升工程順利推進;西翥引調水工程實現貫通,自來水廠對西北片區全面供水;13所校園經過重建改造拔地而起;針對老舊小區,推行“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聯合小區居民、物管和屬地街道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實現小區衛生、環境、秩序轉變,重點解決城中村及老舊小區管理無序、基礎設施缺失、社區居民自治效果不佳等問題,努力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鄉村振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村莊文化氛圍,凝聚鄉土力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聚焦農村精神文明,持續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目前,開展“聚人氣樹新風,倡導文明新風”“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倡導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等老百姓喜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活動10余場;結合愛國衛生運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50余次。改變了居民群眾的不良生活習慣,培育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志愿服務暖人心
進一步建強志愿服務隊伍,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大力弘揚“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探索“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閉環模式,精準化、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建強志愿服務隊伍。圍繞“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目標,依托“五華志愿圈圈”面向全社會招募志愿者,注冊團隊187支,發布活動1472個。建立五華區委講師團、五華百姓講師團,邀請省市專家學者、黨員、道德模范等各行業先進人物進行宣講。在全區10個街道、82個社區以及銀行、醫院等20余個行業建立600多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廣場、中心),組建黨員志愿者隊伍321支、青年志愿者隊伍14支、社會志愿者隊伍138支。全區注冊志愿者人數達18.0695萬人,完成任務數52556895個,志愿服務項目8336項,參與項目志愿者人數134137人。為社區和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達10000件,形成一股強大的志愿服務合力。
完善志愿服務制度。明確星級志愿者、志愿服務回饋激勵和志愿者嘉許等激勵措施,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建設。加大志愿服務先進選樹,強化鼓勵激勵,2019年度推薦產生市級最美志愿者2人、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個和最美志愿服務社區1個,營造“好人有好報”的濃厚社會氛圍。
充分發揮各級文明單位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各級文明單位組織志愿者按照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服務菜單,深入開展志愿幫扶、幫教、社區義工等志愿服務活動。探索開展文明單位積分制管理,各單位每參加1次志愿服務活動積10分,每月不得少于2次,有效推動文明單位參與共駐共建活動。充分發揮不同志愿群體優勢,開展“講文明小小交通志愿者”“銀發護林我先行”“垃圾分類我們在行動”等大型集中志愿服務活動40余場。
確保志愿服務實效。五華區堅持志愿服務常態化與專項化相結合,日常開展“3·5”學雷鋒日、“今天,你文明了嗎?”、垃圾分類、文明交通、保護母親河等志愿服務活動380余場次。同時,聚焦疫情防控,發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參與“抗疫”。
依托全區各級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先后發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50余個,累計招募志愿者10000余人,人均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時長約50小時;組織引導區屬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下沉網格開展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8400余人次,廣泛開展疫情防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規范“逐戶排查、設卡測溫、隔離關懷、心理疏導、社區宣傳”等社區防疫志愿服務工作內容動員組織社會單位黨員、居民黨員3000余人次參與工作;發動轄區內各級文明單位及員工開展捐款捐物、防疫物資運輸、復工復產扶持等文明實踐,推動3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復工復產工作中發揮帶動作用;累計發布動態信息1211條,組織人員累計發送疫情防控倡議書153099份、工作手冊79382份,懸掛張貼宣傳標語條幅2490幅,發放防控疫情宣傳單4.7萬張,擴散疫情防控知識視頻、指導手冊、培訓PPT等教材6.8萬次。
文明入心,美好同行。五華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體系,打造了一批有品牌的宣講,選樹了一批有品德的榜樣,開拓了一批有品格的志愿服務項目。文明實踐不會停歇,五華區也將繼續深入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傳播踐行的陣地作用,做強志愿服務、做實服務群眾,不斷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力度,為廣大轄區群眾構建“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園。(五華區委宣傳部供稿)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