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經濟如何發展,委員貢獻了哪些智慧?
發布時間: 2017-06-30 15:43:56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謝錦榮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6日在京開幕,議題是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與此相關的提案,共收到466件。委員們從各個角度貢獻了振興經濟的智慧。
習總書記曾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是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下,中國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展經濟?如何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呢?
“十三五”時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三去一降一補”仍然是關鍵,為此有委員建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繼續推進過剩產能。提案建議:要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鼓勵企業“走出去”,建立境外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制造基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大工程建設,實現“國內去產能,海外保市場”的再平衡。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金融方面,要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防范系統性金融危險。有些委員認為,應加強對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影子銀行業務等方面的管理,推進銀行體系混業經營,鼓勵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企業。
對于實體經濟而言,應該優化產業組織,適度提高行業集中度。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優化債務配置。過剩行業的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將部分有重組價值的企業整合在優勢企業旗下,減少產能過剩。
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是創新。習總書記指出,堅持創新發展是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也是應對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
這就需要強化科技支撐,培育壯大新動能新常態。對此,委員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總體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智能+經濟”的發展,加快人工智能2.0新技術攻關,部署專項財政資金,適時引導社會資本,圍繞大數據智能、互聯網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開展前瞻性、基礎性探究。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綠色發展方面,支持天然氣發電企業發展,將天然氣發電列入國家新能源補貼范疇。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科技研發、技術升級、節能減排等支持力度。同時還要加快建立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轉移支付系數和生命生態保護支持標準。
另外,還要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增強農業發展新動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及業務應用系統,推進農業經營管理、生產加工信息化。同時促進農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化打造,搭建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平臺。
相關新聞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