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文化節舉辦 千年古都展新姿 國色天香著華章
發布時間: 2017-04-10 15:44:01 |來源: 大河網-河南日報 | |責任編輯: 君君
洛陽體育中心
龍門石窟成為境內外游客旅游目的地
洛陽市推出的節會惠民措施深得人心。圖為王城公園一角
位于伊濱區的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互聯網++眾創空間”
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小游園成為洛陽市民休閑好去處
中國國花園牡丹
夕陽余暉中的定鼎門遺址博物館
中國(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綜合服務中心□本報記者田宜龍李宗寬
四月的河洛大地,春光明媚,生機勃勃。牡丹盛開,繁花似錦,以嬌艷華貴的英姿,迎接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的到來。
35年前,蕩著改革開放的春潮,洛陽舉辦了首屆牡丹花會。
2017年,沐著春風,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貿區等重大國家戰略花開洛陽,在千年古都、牡丹花城奏響了春天交響曲。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35年從不間斷,35年常辦常新,越辦越精彩,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文化名片。
伴隨著一次次花開,在牡丹與文化、經濟、社會、生態的互動融合中,千年古都綻放出璀璨的“自信之花”,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搶抓機遇
以節促建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走到第35個年頭,洛陽牡丹文化節再次站上一個時代的新方位。
2017年,是洛陽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洛陽發展新戰略定位,加快推進“9+2”工作布局、加快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斗目標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充分發揮洛陽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作用,加快洛陽對外開放步伐,推動洛陽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的重要一年。
4月5日,中國(河南)自貿區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
4月6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放合作北京推介會舉行。
兩場高規格會議,讓洛陽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專家指出,當前洛陽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其所產生的疊加效應不亞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洛陽布局“十大廠礦”。
凡事預則立。去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圍繞貫徹新理念、打好“四張牌”、落實新定位、譜寫新篇章,集思廣益、科學謀劃,提出了推進“9+2”工作布局、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斗目標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全面提升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基本框架,全面推出了60個重大專項。洛陽加快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平臺更加廣闊。
作為一座有著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的歷史名城,洛陽城市建設歷來引人關注。
圍繞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鞏固提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洛陽實施“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統籌做好規劃、建設、管理三篇文章,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著力建設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
4月1日,地鐵1號線可研報告通過專家評審,意味著洛陽市地鐵離開工建設又近了一步。
專家表示,作為中西部地區首個獲國家批復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此舉不僅利于從根本上緩解未來城市交通的壓力,方便市民出行,還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人才來洛陽投資興業,為洛陽經濟社會發展打開新的更大空間。
不僅如此,城際鐵路、龍門站綜合交通樞紐、古城快速路、堯欒西高速、中原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等一批大事要事落地實施,外環路貫通、王城大道快速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實施,洛陽區位交通優勢進一步增強,基礎支撐能力更加有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中心城區發展上,洛陽加快功能疏解,著力優化空間格局,使洛北、洛南、伊濱三大板塊空間結構協調聯動、城市品質高端精致、服務功能配套完備。
在組團發展上,洛陽提出,決不能靠成片的瓦房、各種建筑連成一體,重走“攤大餅”的老路,要利用生態廊道、基本農田等,使中心城區與偃師、伊川、宜陽、新安、孟津、吉利六個組團縣區自然隔離,切實通過產業、生態、交通有機聯結。
堅持多規合一,加強城市設計。洛陽市啟動五期城市總規修編,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植入建筑,構建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的空間格局,塑造古今輝映、板塊互簇、山環水潤的城市風貌,著力打造傳承文脈的“新地標”、近悅遠來的“會客廳”、精彩亮麗的“風景線”。
辦好重大節會促管理。洛陽市提出,以牡丹文化節等活動為契機,以節促建、以節促管、利民惠民、全面提升,以干凈整潔、規范有序、生態宜居的良好形象,迎接四海賓朋。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通過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洛陽,正重塑“請君只看洛陽城”的輝煌。
開放招商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栽培始于隋,盛于唐、宋時甲于天下。
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洛陽時,聽說牡丹瀕臨絕境,語重心長地說:“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趕快搶救。”
1982年9月21日,洛陽市七屆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確定牡丹為洛陽市花,每年4月舉辦牡丹花會。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35年歷程,從最初的市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節會,從芳澤周邊到香飄世界,從最初單純賞花,到“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再到“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洛陽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發展“全面開花”,一路走來,洛陽牡丹文化節的魅力愈加璀璨奪目。
牡丹文化節,不只是“搶救”了牡丹,更讓牡丹延伸出一條條產業鏈:牡丹畫、牡丹餅、牡丹瓷、牡丹茶、牡丹酒、牡丹化妝品……
去年,在立足現有基礎、把握未來趨勢、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洛陽市提出了構建“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并大力發展牡丹等五大特色產業。同時,出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牡丹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完善了牡丹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牡丹深加工、牡丹文化產業等,使洛陽牡丹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叫響的特色產業。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節”不同。
創新,為洛陽牡丹文化節注入了長盛不衰的基因。
從剛開始僅僅是賞花游園,到后來的全城模特巡游、“牡丹小姐”這一全國首例地域性選美比賽,從牡丹燈會到“河洛歡歌”廣場文化狂歡月,從“萬人舞太極”到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展演、世界郵展,從經貿洽談會到機器人暨智能裝備展覽會……形式的創新、內容的創新、理念的創新,不斷豐富著牡丹文化節的內涵,讓牡丹文化節始終擁有新看點、新亮點,永遠挺立在時代的潮頭。
3月31日,作為第十一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主題活動之一,2017年智能制造論壇在洛陽成功舉行,境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積極參與。這是洛陽市充分利用投洽會搭建的開放招商、產業轉移和項目洽談大平臺的重要舉措。而洛陽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更是贏得客商一致好評。
從開始階段政府“大包大攬”辦節會,到后來探索節會與市場結合“以會養節”,再到今天,把更多節會活動交由市場運作,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專業機構辦會優勢,這種循序漸進的市場機制創新,激活了牡丹文化節邁向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決定性力量”,讓牡丹文化節從簡單的賞花節會,到“以花為媒,經濟唱戲”,再到“國家節會品牌,文化盛會”,越辦越紅火,越辦路越寬。
牡丹文化節時空格局的逐漸打開,不僅形成了一個洛陽特有的“旅游黃金月”,也為洛陽打造了一個光彩奪目的文化品牌和開放平臺。
僅2016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就接待游客2350.3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97.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07%和10.77%。其間舉行的投資貿易投洽會上,37個重點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合同投資額518億元。
摩肩接踵的人群、紛至沓來的腳步,展現了國人回歸文化、聞香而來的極大熱情,也不斷夯實著一個城市興旺發達所必需的文化軟實力。
傳承創新
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華夏之源、絲路起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河洛文化的搖籃;牡丹,搖籃中孕育的國色。
省第十次黨代會賦予洛陽發展新的戰略定位,其中,“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是重要定位之一,這體現了省委對洛陽發展的重視和“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清晰路徑。
4月2日至4日,亞太旅游協會探險旅游大會在洛陽舉行。此次國際性旅游盛會,吸引了美國、英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不僅拉開了牡丹文化節的序幕,更提升了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影響力。
“洛陽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亞太旅游協會主席安德魯·瓊斯表示,這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旅游基礎設施齊備,市民友善而好客,有很大發展潛力。
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是時代賦予古都洛陽的歷史責任。
去年以來,洛陽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歷史文化和山水資源為依托,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為核心,以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為載體,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基礎,提升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三大品牌,強化產業支撐,推進與互聯網、城鄉建設融合,全力打造具有洛陽特色、華夏氣派、國際水準的歷史文化名城。
——河洛文化影響更加廣泛。去年河洛文化旅游節期間,第十四屆河洛文化研討會在洛陽舉辦。來自國內外的200余名專家學者,就河洛文化與洛陽等相關議題展開研討,讓洛陽在華夏歷史文明中的源頭地位得到進一步認同。
——大遺址保護穩步推進。隋唐洛陽城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主體工程完工,定鼎門片區(明教坊、寧人坊和天街南段)整體方案獲國家文物局批復,漢魏故城內城西城墻遺址(南段)保護展示工程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完工,太極殿保護展示工程立項獲國家文物局批復。
——“博物館之都”建設步伐加快。二里頭夏朝遺址博物館建設總體建議方案已經通過省政府審議,即將開工建設;絲綢之路博物館完成洛陽地區絲綢之路相關文物、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全市通過審批的民辦博物館總數已達41家,居全省第一。
為充分發掘文化資源,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洛陽市出臺關于加快該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指明了洛陽市文化產業五年發展目標:著力提升文化旅游、工藝美術、牡丹文化三大優勢產業。
洛陽市研究編制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的重大專項,以推動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為目標,深入挖掘研究洛陽歷史文化精髓,謀劃實施一批融教育、紀念、展示、體驗為一體的主題項目,讓“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等城市文化名片更加響亮,奠定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的堅實基礎。到2018年,主題項目建設基本框架形成;到2020年,打造成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
推動歷史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建設、融入群眾生活,積極做好歷史名城、名鎮、名街、名村保護建設,留住老洛陽的“底片”,建好新洛陽的“客廳”,把洛陽打造成傳統與現代交會、古韻與新風交融的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與旅游相融合,這是洛陽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必由之路。文化傳承創新,彰顯著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吹響了古都洛陽文化繁榮發展的集結號,美麗洛陽人文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惠民利民
共享發展增強群眾獲得感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洛陽迎來了今春首個旅游高峰。短短三天,前來賞花觀光的游客186萬人次。
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洛陽首次試點4家牡丹園對游客免費開放,旅游年票不再受限,各大牡丹園門票均有降價……
“惠民政策,太實惠!大贊!”“我大洛陽大氣!有魄力!”
“以后可以放心邀請朋友到洛陽來賞花啦!”
…………
前不久,《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賞花惠民實施辦法》一公布,“牡丹文化節賞花惠民”就成了洛陽市民及廣大網民熱議的話題,紛紛為這一惠民利民的“大禮包”點贊。
“城市已經屬于人民,一切應該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負責管理的精神為出發點。”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老百姓是天,人民群眾是我們心中的大人物。”
…………
這些“離人民很近”的話語提醒我們,想清楚“牡丹文化節到底能帶給老百姓什么”這個問題很重要。
走過35年的牡丹文化節,如何避免一些地方旅游節會存在“黨委政府在那辦,本地群眾在那看,外地游客在那轉”的尷尬?
“要讓更多群眾參與,使牡丹文化節真正成為人民的節日、百姓的盛會;要讓更多群眾受益,推出更多市民游園賞花、旅游年票使用、道路交通出行、旅游市場管理等方面的便民惠民利民措施,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要爭取更多群眾支持,積極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把加強城市清潔保潔與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結合起來,加強建筑工地、渣土車輛等重點領域揚塵治理,干干凈凈迎接賓朋。”
3月13日,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對做好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籌備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更重惠民,貼近群眾”成為一個鮮明導向。
“今年牡丹文化節前,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尤其是共享發展理念,在拓展往屆賞花惠民、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礎上,專題推出對游客的賞花優惠政策。”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執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的惠民政策,是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次。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的惠民政策,不僅在價格上較往年有大幅優惠,而且在旅游年票使用、牡丹園免費開放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同時,收費的牡丹園也不再根據花期實行彈性價格管理,真正實現了“以節惠民”。
更為重要的是,洛陽市通過惠民舉措的落實,倒逼游園管理的提升;通過惠民政策的有效實施,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游”轉變。
洛陽師范學院院長梁留科認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需要有破冰前行的勇氣,洛陽一系列節會賞花惠民舉措的背后,更多體現的是為民務實的責任與擔當。
每年一屆的牡丹文化節,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國色天香的舞臺,還是一座蘊含真金白銀的“富礦”。30多年來,伴隨著一次次花開,牡丹文化節不僅形成了一個“旅游黃金月”,也為洛陽打造了一個“以會促建、以會促管、以會促產”的重要平臺,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提升。
洛陽市市長劉宛康表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一系列惠民利民舉措的實施,將進一步落實洛陽發展新戰略定位,真正使發展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將牡丹文化節真正辦成人民的節日、百姓的盛會,從而全面塑造洛陽新形象,進一步提升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品牌。
本版照片由洛陽市委宣傳部、洛陽日報提供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