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鳳樓
五女仙湖
花燈
秦家大院
剪紙
上黨南界,雄山腳下,有一個碧峰環抱的村落,其源遠悠久的人文歷史,秀麗旖旎的自然風光,耐人尋味的傳說趣聞,別具特色的廟觀民居,精美絕倫的民間工藝,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無時無刻不在向當今傳遞著玄久幽深的歷史古韻,無時無刻不在向世人展示著淳樸厚重的文化內涵。這就是蜚聲三晉、名揚上黨的歷史民俗文化古村——長治縣南宋村。
南宋,成村久遠,源遠流長。上古時就有人類活動,秦漢前,初稱小窯村,后叫大窯村。秦漢時,因位于上黨南界、古驛站之南,且村中宋氏居多,故改名南宋。南北朝時,因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虹橋座座,揚柳依依,景色如畫,曾有過一個昵稱“小江南”。至今人們還經常念叨起形容當時美景的民謠:“進順橋,走橫橋,過了橫橋羊角橋,羊角橋上透靈碑,自然風光實在美,手扶玉石往下瞧,河水嘩嘩魚兒躍”。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南宋人,在這方熱土上,自強不息,奮斗拼搏,留下了輝煌的歲月轍痕,積淀了豐厚的民俗底蘊,譜寫了燦爛的文明篇章。
南宋,古廟古宅,精美絕倫。歷代修建的各類寺觀廟堂多達38座,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大院也有數處。國保文物單位玉皇觀、五鳳樓以宏大的規模、雄偉的氣勢、奇巧的風格、獨特的工藝而聞名于世,省保文物單位秦家大院、孟家高樓以嚴謹的結構布局、精美的磚木石雕、厚重的文化底蘊見證著商賈大戶的豪富與追求,重新修葺的高陽帝廟、魁星樓以環境清幽、雕梁畫棟、美輪美奐、煥然一新的勝景吸引著各方游客。玉皇觀是一座規模宏大、建筑精美的道觀建筑,靠仙嶺,銜神山,牽清風,挽流云。中軸線上,前有山門,中有享亭,后有靈霄寶殿,東西兩側,鐘鼓二樓、佛爺殿、文昌閣、廂房、配殿,依次排列,特色獨具。此觀初創于宋代,明萬歷42年重建,明崇禎16年金粧神像,清乾隆38年再次補葺,1985年省政府撥專款落架重修,整舊如舊。五鳳樓是玉皇觀的山門,高29米,山荊做梁,桑木為梯,四根巨大的石柱托起五重飛檐。站立山門之外,舉頭凝望,檐牙高啄,翼角好隨清風去,丹欲飛,金頂碧脊入云端。山門門楣之上,里外鑲嵌著“無上至尊”、“巍巍浩蕩”兩塊巨匾,正面二、三層的飛檐之間懸掛著書有“五鳯樓”三個大字的瓦藍豎額。從直徑76厘米粗的桑木梯爬上頂層,但見玉皇大帝的五個女兒或站、或坐、或撫琴、或吹簫,風姿綽約,眉目傳神,霓裳飛動,仙韻繞梁。憑窗注目,遠可挹山川登臨之美,近百里錦繡入視線,盡攬人物居邑之盛,一方壯麗收眼底。如此壯觀的五鳳樓,目前全世界僅存有三座。進入山門僅兩步許,即是享廳。此乃由四根雕龍石柱撐起的木結構建筑,密集的斗栱逐層收縮成八卦太極圖攢尖藻井,乃祭祀擺放供品之處。穿過享廳,面闊五間、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即呈現在眼前,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正面檐下的十三彩大斗栱竟比北京故宮太和殿的斗栱還多出兩彩。殿內,玉帝王母,端坐神臺,玉尊華嚴,托塔天王、太白金星站立臺前。游人至此,頓生瑞澤萬戶、福降千門之感。與此同時,近年新擴建的五鳳廣場東花園,又把中國元代的建筑風格和傳統的民俗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中,亭臺飛檐挑角,回廊曲折幽深,四御宮莊嚴肅穆,五龍湖清波粼粼,九曲藝術墻上,精雕細琢的四季花卉、吉禽祥獸、文房四寶、十二生肖、天神仙女、民間社火等圖飾,更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高陽帝廟,又名“翠云觀”,雄峙于村南松青柏翠的神山之巔,是民間祭奠華夏人文始祖、銘紀五帝之功德的神圣殿堂。高陽帝,即中國古代五帝之一的顓頊大帝,他聰明敏慧,卓有智慧,澤被宇內,功德蓋世,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傳說在位79年,傳23世,共456年,精鶩八極,神游周天,奠定了華夏基根?!妒酚洝分兴觯暗垲呿湼哧栒撸S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絮誠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恥,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此古廟遺址,曾出土一根元代蟠龍石柱,雕工精致,栩栩如生,足可說明其創建最遲也在金元之前。秦家大院是南宋鐵貨商人秦政德、秦敏德兄弟于明末清初興建的家宅。大院前對神山,蔥郁滴翠,朝案呼應;后依仙嶺,屏障逶迤,山形厚實;門臨西掌河,清流彎彎,玉帶環繞;背靠五鳳樓,巍然浩蕩,穩如泰山;處處彰顯著神仙關護、玉帝撐腰之祥瑞。秦家大院由東西兩座大院、前后八個小院組成,院中有院,院院相同,另有花園,規模宏大,宅深墻厚,布局獨特,氣勢恢宏。所有房屋一律條石作基,方磚封檐,雕花高脊,建筑精美,每座房子的門窗、額枋、雀替、山花、屋脊均裝有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飾件,構圖生動,雕刻精細,花鳥蟲魚,人物吉獸,栩栩如生。尤其是各個門楣門框上的匾額楹聯,寓意深刻,諸如“主善為師”、“克寛克仁”、“慎乃儉德”、“惟幾惟康”、“其難其慎”等,更透出了秦家“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之根”的家訓、商風,是明清潞商文化的縮影。孟家高樓為明萬歷年間所建,樓高20米,共五層,下寬上窄,單檐懸山頂,頂層南北砌有垛堞,異常堅固,巍然屹立于南宋村北的交通要道之上。乃明清時官商大戶“孟糊涂”的院丁看家護院之所,為元明時上黨地區典型的防御式建筑,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民風民俗,情深韻濃。上千年來,這里世代傳承下來許多匠心獨具的民間美術工藝,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活動,逐步營造出了一種彌足珍貴的文化生態環境。這里的根雕、面塑,造型逼真,寓意吉祥;這里的花燈、剪紙,精美別致,情趣悠長;這里的人生禮俗,內涵豐富,重德守信;這里的節慶活動,紅火熱鬧,康樂時尚。2005年,中央電視臺曾專門在這里攝制了“一年又一年”大型特別節目,充分展現了這里民俗文化的文象、文脈和“其精甚真、其神甚明”的文化底蘊與文化靈魂?;?,又名彩燈,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朝。元宵節制花燈、掛花燈,是中華民族上千年的重要娛樂文化,它既有酬神之功能,又有娛樂的價值。南宋民間的花燈,不僅規模大,數量多,而且品種繁多,十分精致。既有精巧玲瓏的掛燈、提燈,又有大型的機械燈、聲光燈。每年元宵佳節,雄山腳下,神山之麓,到處是燈的海洋,十里八鄉、百里之外來此觀燈、賞燈的人流如織,絡繹不絕。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刻刀為工具,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圖案。南宋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風格獨特,靈巧精致,雅趣橫生,具有粗獷、雄壯、簡練、純樸等特點,以窗花、禮花較多,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南宋,凡是老婆婆、小媳婦、大姑娘,人人都會剪紙,她們那一雙雙巧手,剪出了歷史,剪出了當今,剪出了美好多姿的現實生活,也剪出了色彩斑斕的小康夢、中國夢。根雕藝術,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全面觀察、反復揣摩、依形度勢、構思立意,進行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而創作的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作品。南宋村周圍,山大溝多,喬灌蔥蘢,各種自生及畸變樹根很多。近年來一批酷愛根雕藝術的村民,就地取材,創作的根雕藝術品,堪稱黎都一絕,成了工藝美術市場上的搶手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蒸面羊習俗,這里各家各戶孩子做滿月、過周歲、圓十五,必須蒸面羊,這種風俗在當地已流傳上千年。羊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部落的“圖騰”,是人們心目中十分敬重的祭祀供品。面羊,系用上好的面粉和面、發酵,精心捏制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面羊,上籠蒸熟,然后點綴以色彩。面羊不僅自家要備,而且親戚要送,數量多達幾十上百,民間常在孩子滿月、周歲、十五時,把這些精美的面塑,供于神龕之前,燒香叩頭,祈求孩子健康成長、盡快成人。南宋的民俗文化猶如綻放于深山中、野嶺上的爛熳山花,格外瑰麗香醇。
南宋,歷史名人,影響深廣。俗話說,山水靈秀地,必有才俊出。元代著名的儒學教育家王天佑就出生在這里的青山綠水之間。王天佑,字國卿,自幼天資穎悟,“嗜學饑渴”,以潛心圣學聞名秦晉,對農藝、醫術、卜筑、星歷、水利、算數等無不通曉,以潛心圣學聞名秦晉。為人尚義,寡嗜欲,律身謹,待物誠,官至陜西行省儒學提舉。明代被鄉人稱為“孟湖涂”的輝縣縣令的孟子成,官雖不大,但在其家鄉連年荒旱之際,他網開一面,調中原之糧濟民于水火之舉,也確實讓家鄉人念念不忘。此外,更有一代又一代名不見經傳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為當地山川面貌的改變、歷史文化的繁榮、經濟社會的進步,流盡了血汗,貢獻了才智,值得世代敬仰。
南宋,經濟騰飛,富裕安康。南宋村雖然春秋時期就開始挖煤冶鐵,明清時鐵貨生產、鐵貨交易也有一定規模,但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和落后生產方式的影響,總的看經濟發展并不快。解放前,糧食畝產僅百余斤,其它收入也很有限。解放后,生產力逐步發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開渠筑池,興修水利,改河造地,植樹造林,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把干丘陵變成了水澆地,把爛河灘變成了高產田,把荒山坡變成了花果園。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因地制宜、以煤為基、多元發展,農工商貿、文化旅游、各業并舉,很快步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全村社會生產總值達到3億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兩萬元大關,戶均一兩汽車、兩部手機、一臺冰箱、兩個電視、一臺電腦,人均五十平米住房,成為聞名三晉的幸福富裕、和諧共榮、魅力無窮的全面小康村。
南宋,生態文明,風光秀美。老雄山松柏疊翠,清新氣爽,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遍布,是人們避暑休閑之勝地;小峪溝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小橋流水,景色迷人,山花爛漫,五果飄香,是游客賞景、采摘、嘗鮮度假的極好去處;八仙嶺樹木蔥蘢,祥云繚繞,八座山頭,排成半圈。相傳此乃八仙聚會飲酒之處,各位就坐的石頭化作而成。如此美麗動人的傳說,常常讓人津津樂道,流連忘返。倘若當你健步登456級石階上至神山之巔,俯首鳥瞰,舉目遠眺,拜魁星,祭高陽,聽松濤,吸純氧,則更有一番心曠神怡之感。
請到南宋村里來,看山,看水,看美景;請到南宋民間來,品人文,品民俗,品古韻;請到五鳳樓下來,住五鳳山莊,游五女仙湖,聽五鳳傳說,沾一點仙風靈氣,園一個美好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