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瓜蔞,不僅能治病,還能治窮!
發布時間: 2018-06-20 15:47:0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王壽宇 | 責任編輯: 沈曄
瓜蔞,不僅能治病,還能治窮!
----漣水縣南集鎮朱陳村種植瓜簍初步脫貧側記
袁成亮在瓜蔞園查看瓜蔞長勢。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朱陳村不能就這樣‘沉’下去!”彼時剛剛擔任漣水縣南集鎮朱陳村黨總支書記的袁成亮說道。
2016年4月,當袁成亮擔任該村黨總支書記時,可以說,朱陳村是真的“一窮二白”。“沒有村集體經濟,農民種植品種單一,是出了名的市定經濟薄弱村。當時看見村民們每天為收入著急,我也著急啊。上級幫扶單位、三進三幫、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只要能爭取的,我們全都爭取。”那段時間,為了給村里找到一條致富路,袁成亮和其他的幾位村干部可謂操碎了心。
“養殖業、常規稻麥種植、特種種植,我們搞了這么多年,還是沒什么成效,甚至村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大家再加把勁,好好琢磨琢磨啊!”
2016年5月的一天深夜,正在睡夢中的朱陳村村長陶學俊、朱陳村會計吉登閣被袁成亮的電話驚醒,這一夜,袁成亮幾乎沒合眼。“太著急了,當時真沒辦法,當時市農委想幫扶我們引進瓜蔞項目,我們一分錢不花。我覺得行,可是大家不認可,比較保守,可是又想不到什么好主意,我一下就急了。”袁成亮說,這天晚上,他查閱了一整夜的資料,問遍了周邊鎮村瓜蔞項目的具體情況,直到凌晨5點,他才入睡。
“快走!快走!我們今天去安徽看看,他們那里的瓜蔞項目搞的特別好,我們去學習學習!”剛睡到中午,還沒來得及吃午飯的袁成亮迫不及待地到村部找到陶學俊和吉登閣,請他們一起即刻出發,前往安徽去學習瓜蔞引進項目。“看把你急的,我和家里說一下就走!”陶學俊說道。
依靠上級幫扶單位支持,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幫助下,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施行飛地政策,并按照項目總投入的10%進行保底收益……“多好的項目啊!我們為什么不行呢!”袁成亮激動地對陶學俊和吉登閣說。
回來之后,袁成亮又迅速考察了高溝、灰墩、淮安等地,在經過10余次調研之后,終于說服了大家,瓜蔞項目應運而生。“我們照搬安徽的先進經驗,向上爭取了110萬元資金,施行飛地政策,引進企業在南集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南側興建500畝瓜蔞種植項目,每年不問收成,給村里10%的分紅。2017年一年,就給村集體經濟帶來了10萬元的收益!關鍵是,這錢以后是旱澇保收,每年都有!”袁成亮笑著說道。
同樣喜笑顏開的還有朱陳村的低收入戶。為了帶動村里低收入戶,袁成亮決定讓低收入戶們來瓜蔞園里上班,照料瓜蔞生長。“去年我們30多戶低收入戶還在瓜蔞園里還上班了呢,正好不是農忙的時節,每天五六十塊,一年掙了四五千塊呢!”
“袁書記不僅幫我們村搞經濟,幫我們貧困戶找工作,他來了之后呀,還幫我們修好了路、疏浚好了灌溉渠、裝好了路燈……”
“瓜蔞真不錯,真的要好好感謝袁書記,沒有他,我們哪有如今的日子!”村里的低收入戶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記者說。
“袁書記來的時候,村里一分錢集體經濟都沒有,如今一年可以有近20萬元;村里一條水泥路都沒有,如今村里水泥路面實現了‘內循環’;村部一臺電腦都沒有,如今村民休閑廣場都有了……在袁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干事都有熱情了!瓜蔞啊,真的是個好項目!”陶學俊說。
2017年10月,朱陳村的瓜蔞收獲了。看著金黃的瓜蔞一個個地從藤上摘下來,袁成亮喜笑顏開。“用一句玩笑話說,雖然這瓜蔞不是我們村自己種的,但我看著他們就像葫蘆娃爺爺看著葫蘆娃一樣,感謝它保護了村子,也保護了村民。瓜蔞,不僅能治病,還能治窮!”袁成亮說。
記者感言
治窮病,拔窮根。漣水縣南集鎮朱陳村走在綠色脫貧路上,成了有名的“瓜蔞村”。通過發展瓜蔞產業,對癥下藥,有效地改善了朱陳村多年來發展停滯不前的現狀。相信不久的將來,朱陳村必將徹底摘掉貧困帽。
漣水縣扶貧開發協會 王壽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