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創建于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古建保存最完整、文化傳承最完好的書院。千余年來,書院不僅是湖湘文化傳播的重鎮,也是湖湘人才培養的搖籃。1903年岳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弦歌,傳頌不絕。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岳麓書院開啟了古老書院向現代書院的轉型之路,三十多年來,篳路藍縷,奠定了“現代新型書院”的基礎。今天,這個承載千年歷史的文化殿堂,已成為海內外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重鎮和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視察書院,將這種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文物保護、利用的成功模式總結為“岳麓書院模式”。岳麓書院由古老書院向現代新型書院的成功轉化,成為傳統書院轉型的典型代表,也是當代新建書院借鑒發展的標準樣板,更具意義的是,它是傳統文化賡續與創新發展一個成功案例,也是中華文明傳承與復興偉大事業中的組成部分。
一、一個承載千年輝煌的文化古跡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老的高等學府,是中國著名的古典大學。書院自初創之始,就受到地方政府、地方士紳尤其是朝廷的重視。公元1015年,書院創建四十年之際,由于辦學卓有成效,北宋真宗皇帝趙恒召見書院山長周式,并親題“岳麓書院”匾額,“于是書院之稱始聞天下”,遂成北宋“天下四大書院”之一。爾后湖南的“潭州三學”最終確立岳麓書院高等學府地位。所謂“潭州三學”,即指潭州州學、湘西書院、岳麓書院分成三級,其中岳麓書院為三學中的最高學府。元、明兩朝,潭州三學的體制雖不復存在,但岳麓書院自宋代以來所確立的湖南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卻始終沒有改變。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頒布上諭,明令各省城創立“省城書院”。岳麓書院又被列為省城書院,這進一步鞏固了它作為湖南地方高等學府的地位。
這座湖南地方最高學府有著幽美的建筑環境,是讀書人藏修游息的最佳去處。
它依照岳麓山山勢和所存人文勝跡布置。其中軸線的起點在現今牌樓口的“岳麓書院”石牌坊處,由此經桃子湖邊的詠歸橋、鳳凰山與天馬山山口、自卑亭、大門、講堂、御書樓,至岳麓山道中庸亭、極高明亭,直至禹王碑止。這條連貫湘江、岳麓書院和岳麓山巔的漫長中軸線,以岳麓書院為范圍,講堂是中心,以岳麓山為范圍,書院是中心。這不僅突顯了岳麓書院在岳麓山、湘江及周邊環境中的中心地位,也彰顯著屬于長沙最顯著地標的優越地位。
岳麓書院與岳麓山
這條中軸線的中心是岳麓書院。岳麓書院占地31000多平米,建筑面積11000多平米,主體建筑大門、講堂、專祠、文廟多為明清遺構,是我國中南地區特別是湖湘地區明清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千多年來,一代代儒家士人將其精心構筑成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這一古建筑群深深的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完整地體現了儒家禮樂相和的文化意蘊。
從現存建筑功能與布局的角度來看,書院建筑群分成三個主體區域,兩條中軸線構成了明顯分區。一條是以書院講堂為中心的教學建筑群,一條是以文廟大成殿為中心的書院祭祀建筑群。在這兩條中軸線的南側和外圍,是書院園林景觀區域。
岳麓書院全景三維圖
書院的教學建筑群沿著中軸線依次為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齋舍、講堂、御書樓,四進四院落。秩序謹嚴,文化氛圍濃郁,體現了士人對“治國平天下”的歷史使命的追求。
岳麓書院大門
岳麓書院講堂
書院祭祀建筑群沿中軸線依次為萬仞宮墻(照壁)、石牌坊、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明倫堂和崇圣祠,整個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崇圣祠為最高點,因勢而建,錯落有致。這是書院師生禮敬先賢、傳承道統、見賢思齊精神的體現。
岳麓書院文廟德配天地坊
書院園林在御書樓南側,周圍以云墻、曲廊相隔,中架廊橋,鑿池堆山,林木茂盛、流泉不竭,人在其中,流連忘返,自得其樂。此外,書院還有八景,分布在院落各處,它們包括“柳塘煙曉”、“桃塢烘霞”、“風荷晚香”、“桐蔭別徑”、“竹林冬翠”、“碧沼觀魚”、“曲澗鳴泉”、“花墩坐月”,觀其名而知其意,極有詩意的景致很能怡人性情。這展示了儒家士人對超脫世俗、寄情山水、修養心性的天人合一之境的追求。
書院八景之一——風荷晚香
書院八景之一——桐蔭別徑
岳麓書院八景之一——柳塘煙曉
愛晚亭
岳麓書院作為一個延續千年的文化教育研究機構,在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眾多各朝遺留下來的碑刻牌匾楹聯,這些文物藏品不僅僅是書院古建筑群的裝點,它同樣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書院千年的厚重文化,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它們的展現的。
《朱熹詩碑》拓片
岳麓書院道南正脈匾
二、一座湖湘文化的圣殿
作為古老的高等學府,岳麓書院又是中國古代學術重鎮,是理學及湖湘學的大本營。南宋時期岳麓書院在張栻的主持下,出現了學術興盛的局面,成為理學及湖湘學的重要基地。張栻是南宋時著名的理學家,和朱熹、呂祖謙齊名,號稱“東南三賢”。作為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宏的大弟子,張栻不僅接受了胡宏開創的湖湘學統,還接受了其書院教學形式。從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開始,他主教岳麓書院達七年之久。在這段時期,他將學術研究與教學活動緊密相連,使岳麓書院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主要理學基地之一,吸引了一大批求學問道的士子,形成“道林(岳麓山附近的道林寺)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盛況。岳麓書院的湖湘學與當時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考亭書院形成的閩學、陸九淵主持象山精舍形成的象山心學、呂祖謙主持麗澤書院形成的婺學并稱全國四大學術中心,而其中,“湖南一派,當時為最盛”。明代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仰慕書院為“朱張過化”之地,不顧湘江大水,自身傷病,執意來書院拜謁朱張祠堂。其后學多人在書院傳播心學,為書院湖湘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流,使得湖湘文化在不同文化觀點的碰撞中具有了包容、開放的品質。清代多位經學大家在書院傳播學術,承繼了南宋書院掌教張栻“傳道濟民”的思想,大張“經世致用”之風,至民國時期提出“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校訓,引領了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潮流。
明萬歷岳麓志載朱張會講圖
陳白一朱張會講圖
三、湖湘大地人才培養的搖籃
作為我國古老的高等學府,它成為了中國楚地乃至整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培養人才的搖籃。懸掛在岳麓書院大門的楹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岳麓書院千百年來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早在南宋初期,書院形成了當時理學中最為興盛的湖湘學派,出現了以張栻為代表的湖湘學派人才群體。明清之際,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也出身岳麓。晚清以后,這里涌現出了眾多的人才群體,其中最著名的有鴉片戰爭前后出現的以陶澍、魏源為主體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體;咸豐、同治年間出現的以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為主體的“中興將相”人才群體;戊戌變法期間出現的以譚嗣同、唐才常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派人才群體;變法失敗后以蔡鍔、陳天華、程潛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人才群體。1916至1919年間,青年毛澤東數次寓居岳麓書院半學齋,從事革命活動,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此后,大批岳麓師生投身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中去,如蔡和森、鄧中夏、何叔衡、李達、謝覺哉、周小舟等等,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彭本人楚才斯盛圖
肖沛昌日月同輝圖
四、現代新型書院的“岳麓書院模式”
書院發展到清代中后期,由于政府對書院的控制日益嚴格以及科舉取士和八股應試之風對書院的片面引導,書院的教育一度從內容到形式越來越偏離社會的實際需要,加之內憂外患的進一步惡化、西方文化的強力沖擊,書院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詔全國各地改書院為大、中、小學堂,岳麓書院也于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此后,相繼有高等師范、湖南工專在此辦校,至1926年,湖南當地政府在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基礎上,合并湖南公立商業專門學校和湖南法政專門學校,成立省立湖南大學,并以岳麓書院為第一院。
上世紀20年代岳麓書院圖
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湖南大學第一院
鑒于湖南大學與岳麓書院的淵源關系,1979年湖南大學向湖南省政府建議,力主全面修復岳麓書院,同年獲得批準。學校在當時經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投入經費,并成立了岳麓書院研究室,開始了修復工作。1984年改研究室為岳麓書院文化研究所,下設理學、書院、文物和古建筑四個研究室,組成了一支由歷史學家、建筑師和文物保護工作者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與文物保護隊伍。依靠湖南大學自身的人才優勢,以研究帶動、提升了文物修復、保護與管理的水平。今天,岳麓書院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基本上恢復了書院歷史上辦學最盛時期的風貌,書院講學、藏書和祭祀三位一體的基本格局已獲重現。今天,當你踏入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這座典雅而質樸、莊重而幽深的庭院后,無論你是抱著朝圣的心態瞻仰它,抑或是為傳聞獵奇而接近它,你都會被這種厚重深沉的文化氛圍所震撼,你的靈魂會不自覺地得到洗滌。這就是我們修復古老書院的初衷,也是書院得以獲得眾多贊譽的重要原因。
岳麓書院的恢復和發展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和支持,書院的各項事業互為支撐、齊頭并進,備受贊譽。1997年,國家文物局張文彬局長視察書院,認為岳麓書院是現存修復最好、利用最充分的書院,高度贊揚岳麓書院是中國當代的“活文物”;2007年,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視察書院,將這種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文物保護、利用的成功模式總結為“岳麓書院模式”。
概言之,“岳麓書院模式”是指以岳麓書院為代表的,將古代書院優秀教育傳統與現代大學管理體制完美結合,以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服務四大事業互相支撐、良性互動的建設、管理、運行、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獨具特色、成效顯著。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作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卓有成效的文物保護工作為書院的社會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書院的學術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研習環境。二十多年以來,我們一方面注重書院古建遺存的修復、維護工作,使書院成為全國迄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修復最好的古代書院;一方面搜集、整理書院創造的諸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連續三次對全國書院進行普查工作的基礎上,搜集歷代書院遺留下來的碑、匾、古籍(包括書院志、書院刻書、書院藏書、書院師生著述等)、書院生徒課卷、書院往來文書、書院名人手跡等等反映書院歷史的文物,2012年建成的湖南·中國書院博物館已經成為全國書院文物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展示中心與交流中心。
文化傳播方面,建立“岳麓書院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重視綜合運用多種傳播形式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將自身的建設發展與中華文化復興的主旋律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傳統文化日益融入現代生活,為當代社會服務。與同時鳳凰衛視、鳳凰網新媒體開展戰略合作,構建“互聯網+國學”的傳統文化傳播新模式,面向全球推廣國學。近年來,雙方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舉辦“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共建“鳳凰網國學頻道”,組織開展“岳麓書院講壇”,使得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釋放出更大能量,為數以億計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優質精神產品。
岳麓書院講壇
全球華人國學大典
人才培養是古老書院現代復興的標志性工作。岳麓書院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恢復辦學功能的書院,是省內國內一處國學人才培養基地,具備了培養碩士、博士等高層次創新研究型人才的條件,它將為文物保護、旅游管理及科學研究儲備人才。岳麓書院在千余年的辦學歷史中,積淀了大量優秀文化教育資源,如“傳道濟民”的辦學宗旨、“忠孝廉節、整齊嚴肅”的人文精神,強調人格教育和道德踐履等等。挖掘書院教育的特色與內涵,繼承和發揚自身的優秀傳統,岳麓書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倡導獨立自主、知行統一的治學原則,提倡克己為人、道德自律等道德修養方法。這種培養模式旨在矯正現代教育的種種弊病,著力培養人文底蘊深厚、人格健全、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人才,這是傳統“成人”教育的承繼與發揚。
科學研究是人才培養進一步深化的結果,是對古老書院學術研究功能的承繼。30多年來,從書院自身研究出發,岳麓書院研究團隊逐漸把研究范圍延伸到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史等領域。打破現有學科分類體系的局限,注重學科間的銜接與融合,凝煉學科方向,在“宋明理學”、“湖湘文化研究”、“經學研究”、“禮學研究”、“出土文獻及文物研究”、“書院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岳麓書院倡導“十年磨一劍”的精品意識,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機制、人才進出政策、考核管理辦法和薪酬管理體系,鼓勵研究人員甘坐冷板凳、潛心研究,力爭創造出本學科領域內的高水平精品成果,杜絕急功近利,杜絕一般化成果的產出。近年來,書院六十余人的研究團隊,共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9項、學術成果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6項,這些標志性成果贏得了良好的學術聲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五、一張湘楚大地的文化旅游名片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下清風峽口,前臨湘江,背依岳麓山,院以山為名,山因院而盛。岳麓書院以千年文化之底蘊,古建文物之基礎,現代開放之手段,成為湖南省文化地標,湘楚大地的文化旅游名片。
書院的旅游開放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結合書院歷史研究成果,以岳麓書院文化古建筑群的原狀陳列為開放主題,同時利用各種手段開發、豐富旅游資源。岳麓書院開設有岳麓書院歷史陳列展、當代岳麓書院陳列展、毛澤東寓居岳麓書院處、中國書院博物館以及岳麓書院藏秦簡壁畫展等。
岳麓書院歷史陳列展覽名為“千年學府弦歌不絕”,所展示的是岳麓書院千余年來的發展史,以圖片、文字、文物、視頻和場景相結合的形式表現了岳麓書院“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辦學宗旨,清晰展示了岳麓書院的歷史脈絡。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的千年歷程,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見證。
岳麓書院歷史陳列展
建立岳麓書院數字博物館和中國書院數字博物館。中國書院博物館是由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的,以岳麓書院原狀陳列為依托建立的專題博物館。它是目前全國惟一的中國書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專題博物館,也是湖南省建成的首個全國性博物館。中國書院博物館和岳麓書院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岳麓書院猶如中國書院博物館的“古代實物陳列”;中國書院博物館的陳列則是岳麓書院的拓展延伸,好比“現代手段展示”,它是用現代的展示手段,配合岳麓書院和自身展示的書院文物及相關資料,完整地展示中國書院千年歷史的發展歷程及其在中國教育史、學術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兩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撐,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體驗。
中國書院博物館外景
岳麓書院藏秦簡展
岳麓書院藏維山墓壁畫展
除了與古建筑群相映成輝的歷史文化陳列,書院在旅游服務方面也有著良好的表現。岳麓書院以傳統書院元素為基礎,制作出一批兼具藝術性與文化內涵的標識標牌,既具備完善的標識功能,也與書院總體環境相得益彰。書院還建設有智慧游系統,游客可以通過微信客戶端連接書院的wifi,實現語音講解、文字、圖片介紹、地圖全覽、周邊食宿查看等功能,極大地滿足游客的需要。
書院還有著強大的講解團隊。書院講解員在正式上崗前都需要由書院安排中國書院研究的前沿專家、學者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學習、了解、掌握書院的古建筑、相關文物、發展歷史等相關知識。除此之外,書院還有一批學生講解員和志愿者講解員。學生講解員主要書院的學生組成,通過講解,書院學生加深了對書院千年歷史的了解和對書院文化的認同感,成為書院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一份子。書院還建立了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這些志愿者有大學教師、公司職員、退休員工等,利用閑暇時間來書院為游客進行志愿講解服務。
作為旅游景點,書院還開發出一系列以書院文化為主要設計元素的文創產品。包括岳麓書院學規筆記本系列,岳麓書院對聯鎮紙系列,窗花U盤、書簽系列,書院大門相框等。這些文創產品既富有設計感,又具有實用性,還蘊含著書院千年文化信息,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
岳麓書院書院社會服務堅持以人為本,以恢復書院的歷史原貌為本,獲得了社會一致好評,成為長沙乃至湖南省旅游標志性景點。書院重視繼承先賢“傳道濟民、經世致用”的傳統,發揮自身優勢,自覺承擔起弘揚、傳播、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建斯文社會的歷史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精神家園的構建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