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鬼色97,国产精品婬乱一级毛片,亚洲综合色区无码专区,国自产拍91免费观看

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鐵人王進喜

時間:2019-10-24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佚名

鐵人故事

鐵人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在鐵人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和人格化。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家里。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童年的王進喜受盡了苦難。正是這種苦難的經歷、惡劣的生存環境,磨煉了王進喜剛毅堅韌、倔強不屈的獨特性格;也正是這種性格,奏響了他胸懷祖國、為民爭氣的生命樂章。

1950年春,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黨組織的培養,火熱的生產實踐,培育了他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先進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他擔任了貝烏5隊隊長。貝烏5隊就是現在聞名全國的1205鉆井隊的前身。這個隊組建于1953年,建隊前兩年一直和先進不沾邊兒,一年打井僅有800多米,不如先進隊一個月打的多,被人稱作“豆腐隊”。王進喜當隊長后虛心向先進隊學習、苦干加巧干,當年帶領貝烏5隊打井進尺達萬米,使這個“豆腐隊”一舉成為了先進隊,這個隊也就是現在聞名全國的1205鉆井隊的前身。1958年9月,在玉門礦務局組織白楊河鉆井會戰中,王進喜帶領貝烏5隊創出月進尺5009.3米的全國鉆井最高紀錄。1959年9月,王進喜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還被選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國慶觀禮代表和全國“工交群英會”代表。

10月1日這天,王進喜參加了國慶觀禮。第一次幸福地見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他激動得睡不著,回到北京飯店寫下了平生第一首詩:“北京見到毛主席,渾身是勁精神抖,滿懷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頭。”

正當王進喜渾身是勁、滿懷豪情之際,一件事情卻狠狠地觸動了他的自尊心。群英會休會期間,王進喜參觀首都“十大建筑”,路過沙灘街時,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背著“大包袱”,就問身邊的同志“汽車背的是個啥?”

“煤氣包!”

“背那家伙干啥?”王進喜又問。

“國家缺油,汽車改燒煤氣了!”

王進喜聽了大吃一驚,他的頭嗡的一下大了起來。他說:“我在玉門覺得油很多,可出來一看,油缺得很。連首都北京——毛主席住的地方都沒有油用了。作為一名鉆井隊長真是有愧呀,還有什么臉開大會,受表揚!”想著想著,這位堅強的西北漢子,蹲在北大紅樓附近的街頭流下了熱淚。

這是知恥后勇的英雄淚,這是憂國憂民的赤子淚。這個煤氣包壓在了公交車的背上,更重重地壓在了王進喜的心上,成為他后半生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思想動力。

正是在這次“群英會”上,王進喜得到松遼發現大油田的消息。

1960年3月15日,他帶領全隊帶上所有家當,從甘肅玉門出發,日夜兼程、恨不得一下子飛到大慶。3月25日,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鉆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里?這里的鉆井紀錄是多少?又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讓原油咕咚咕咚往外冒。得知井位具體位置后,立即帶隊步行兩個多小時來到井場。在一望無際的大荒原上,他以西北人特有的豪邁呼喊到:“這回咱們掉進大油海里啦,甩開膀子干吧,把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0年4月2日,1205隊的鉆機終于運到達了大慶火車站,可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部鉆機總重60多噸,正常情況下拆散搬家,要大吊車、拖拉機各4部,大型載重汽車10輛。可剛組建的薩中探區吊運設備非常少,怎么辦?面對重重困難,讓我們聽一聽當年王進喜是怎樣說的——(同期聲:革命不能等,我們幾十個工人,就是幾十臺吊車;我們幾十個人,就是幾十個拖拉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一場人與鋼鐵、力量與困難的較量開始了。3天3夜,王進喜帶領隊友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硬是靠雙手和雙肩把這60多噸的鉆井設備卸了下來,裝上汽車,搬運到井場,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

在人拉肩扛的過程中,他們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邁詩句。

王進喜的這一聲吼,曾經受到了毛主席的稱贊。當年,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諾訪華,斯諾問毛澤東:“對當前反華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訴世界的?”毛澤東回答:“我國東北新開發了個大油田,有一個鉆井工人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們一發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

正當王進喜帶領1205隊摩拳擦掌準備開鉆時,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困難。打井離不開水,正常情況,打一口井大約用水50多噸。但當時水管線沒有接通,等罐車送水大約要3天。

為爭取早日開鉆,王進喜把隊員集合在一起,他說:“還是那句話,有也上,無也上,端水也要打井!”

附近老鄉家的水井被淘干了,王進喜就帶領全隊職工到距井場一公里外的水泡子,把厚厚的冰砸開一個大窟窿,盆端、桶提,連鋁盔、滅火器外殼也用來裝水運水。指揮部的機關干部和附近的老鄉也都聞訊趕來,組成了100多人的運水長龍。零下20多度,水濺在衣服上,頃刻成了冰鎧甲,手也被凍的失去了知覺。可大家心中像裝著一團火,不顧寒冷、一刻不停,一盆盆、一桶桶把水運往井場。天漸漸黑了,運水的人們點亮馬燈,挑燈夜戰。經過一天一夜的艱苦奮戰,終于端足了打井用的50多噸水,井場上一片歡騰。王進喜帶領他的鉆井隊,僅用了5天零4個小時,就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我們現在把它稱為“鐵人一口井”。

當時,王進喜被安排住在房東趙大娘家,可他整天領著工人不分白天黑夜的拼命大干。趙大娘給他做好了西北人愛吃的面條,他不回去吃;給他燒好了熱炕,他不回去住。累了就在鉆桿兒上枕著鉆頭打個盹兒。趙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心疼地對工人們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吶!”趙大娘稱王進喜為鐵人的事兒匯報到余秋里部長那里。余秋里高興地說:“大娘叫得好,我看大會戰第一個英雄就樹王進喜,名號就叫‘王鐵人’。”鐵人名號就這樣傳開了。

王進喜在石油大會戰中舍生忘死,沖鋒在前。1960年4月29日天剛亮,王進喜在指揮工人放井架準備往第二口井搬家時,不小心被滾落的鉆桿砸傷了右腿,當即昏了過去。醒來看到工人們在哭,他說“不要緊,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他不顧傷痛繼續指揮,并讓大家替他保密。當天,他帶傷參加了萬人誓師大會,忍著劇痛走上主席臺,面對萬人發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

開完大會回來,王進喜的傷腿腫的碗口粗,盡管全隊上下都替他保密,可還是被檢查工作的領導發現了,派人強行把他送到了當地的醫院治療,可沒過半天,他就偷偷跑回了井場。為了讓他安心養傷,領導又把他送到150公里以外的齊齊哈爾住院,可就在兩天后的深夜,王進喜冒著大雨又跑了回來。看著隊長渾身沾滿泥水,腿上的紗布也不知去向,大家心疼地流下了眼淚。王進喜卻說:“你們別急,我挺好的。這里是高壓區,容易井噴,我坐著看你們干,覺得放心!”

由于地層壓力太大,第二口井在鉆至700米深時,突然發生井噴,如果不及時制止,就可能井毀人亡。

在鐵人老隊長的帶領下,1205鉆井隊堅持多打井、快打井,1958年就實現鉆井進尺“月上五千、年上雙萬”,1966年又創下年上10萬的新記錄。

鐵人是吃苦耐勞的實干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范。1961年2月,鐵人被任命為鉆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12個鉆井隊。他經常向工人們強調:“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后代的檢查”。

會戰初期,鐵人曾帶領過的1205隊打斜了一口井。鐵人向會戰領導作了深刻檢討,還組織干部、工人背水泥,把那口剛剛超過規定斜度的井填掉了。有人說:“填了這口井,就給標桿隊的隊史寫下了恥辱的一頁。”鐵人說:“沒有這一頁,隊史就是假的。這一頁不僅要記在隊史上,還要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我們要讓后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

1964年底,鐵人王進喜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66年2月,他被中組部任命為大慶會戰指揮部副指揮;1969年4月,他出席黨的“九大”,并當選為中央委員,但他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他常說:“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鐵人愛工人。他發現天冷時工服不保暖,工人們彎腰或蹲下干活時,總是會露出后腰,就到縫補廠建議把棉工褲后腰加高加厚,還給工人做了皮背心和皮護膝。

在這張匯款單背后,有著一個關于鐵人鐵骨柔腸的故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1205隊的青年鉆工張啟剛不幸犧牲,鐵人得知消息后立刻趕到井場,他含著淚對工人們說:“啟剛連婚都沒有結就走了,他的父母就是我們的父母。”安排完張啟剛的后事,他掏出30元錢和20斤糧票,讓人每月要按時給張啟剛的父母寄錢。可半年后,張啟剛的父母寄來一封信,信上說今年收成不好,生活沒有著落,信中還夾著三根長長的白發。老母想兒,白發揪心。原來每月寄去的錢讓別人給領走了。在大隊干部會上,王進喜手捧來信和三根白發哽咽著說:“啟剛走了,我們連老人家都養不好,咋能對得起為石油犧牲的同志?”鐵人和1205隊干部重新定了供養老人的具體辦法,重新核實了老人的地址并按月寄錢給老人。鐵人直至去世前還叮囑1205隊的干部一定要把張啟剛的父母照顧好,奉養百年。

鐵人愛孩子。會戰職工的家屬和孩子陸續從老家搬到油田,鐵人看到一些孩子在荒原上亂跑,他說:“我自己嘗夠了沒文化的苦,決不能再耽誤了孩子們”。于是他帶人在大隊機關附近支起一頂帳篷,壘起土臺子,搭上木板當課桌,建起了油田的第一所小學——帳篷小學。第一批只有6個學生,鐵人親自任校長,并為學生們上了第一課。學生越來越多,教室也由帳篷變成“干打壘”,變成了紅磚房,又變成了樓房。后來,為了紀念鐵人,這所小學被命名為“鐵人小學”。

鐵人對職工和家屬關懷備至,對自己和家人卻嚴格要求。他家10口人,母親、妻子、弟弟、妹妹和五個孩子都住在一起,全靠他一人供養。像他家這樣的特困戶,每月可以得到30元錢的長期補助,可是鐵人把這些錢全都補助給了其他困難職工。

鐵人同母親商量后給家里定下了一條規矩:公家的東西一分也不能沾。由于勞累過度,鐵人患了嚴重的胃病和關節炎,上級為照顧他的身體,給他配了一臺威力斯吉普車,可他卻把這臺車當成了大隊的生產、生活用車,全大隊誰都能用,唯獨自己家里人不能用。老母親病了,大隊領導瞞著鐵人把車派去準備送老人看病。可老人家說:進喜定下的規矩,我當媽的不能破!最后還是鐵人的大兒子用自行車推著奶奶去看的病。

王進喜從普通鉆工成長為全國聞名的鐵人;從樸素的報恩思想發展形成鐵人精神、鑄就了石油之魂。他的思想在不斷升華。

鐵人曾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

1966年國慶節期間,鐵人應邀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做報告,演員李光復在后臺見到鐵人,就請他簽名,鐵人就在這本毛主席語錄上寫下了內涵豐富、充滿哲理的“五講”: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講缺點不要忘了自己,講現在不要割斷歷史。鐵人的“五講”,體現了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謙虛謹慎、胸懷博大、實事求是的高尚品質,是鐵人畢生學習和實踐的結晶,也是他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時隔40多年,鐵人“五講”仍然綻放著光彩,具有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

1970年4月5日,“全國石油工作會議”在玉門召開,鐵人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大會。會議期間,鐵人參觀了玉門油田,回到了闊別10年的家鄉赤金。可誰都沒想到,這是鐵人最后一次回故鄉。

會議期間,鐵人胃病發作,疼得很厲害。大家勸他好好檢查一下。他說:“老病啦,挺一挺就過去啦!”。然而,鐵人的病情越來越重,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多次勸說下,1970年4月17日,鐵人離開玉門到北京看病,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他住進解放軍301醫院,經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

得知病情以后,鐵人平靜地對大夫說:“癌癥也是紙老虎。你們把我治好了,我回大慶再干它20年,治不好也可積累些經驗。”

周總理十分關心鐵人病情,他指示301醫院要慎重診斷,積極治療,還親自到醫院看望了鐵人。

10月1日,鐵人以中央委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慶觀禮。在天安門城樓,他遇見了鄧穎超,鄧大姐關切的詢問他的病情,他樂觀地對鄧大姐說:“請轉告總理,等我病好了,一定回大慶再干20年!請總理放心!”暢想著未來的鐵人哪里知道,此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大夫們正在為治不好這位英雄的病而流淚。

國慶節剛過,鐵人的病情急劇惡化。彌留之際,他想到的還是黨和國家的利益!一天,鐵人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交給探望他的一位領導同志。里面是他住院后各級組織給他的500元錢補助費,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這些錢,鐵人一分也沒有動。他說:“請組織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難。”這五百元錢在當時可是個不小的數目。鐵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靠他一人的工資供養。這樣的家庭是多么需要補助呵。可鐵人心里裝的永遠是組織和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隨著病情加重,鐵人更加思念親人,尤其想念老母親。那是他心中最大最重的牽掛。因為父親去世得早,鐵人常想,一定要好好孝敬母親。所以他把電唱機放在母親屋里,讓母親聽秦腔。他怕冬天被子薄凍著老人家,就給母親買來毛毯。一次,在北京開會,有人送給他一塊兒蛋糕,他自己沒舍得吃,千里迢迢帶回來給了母親。此時的鐵人多么想為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再做點事情啊!他強撐病體,把積攢的300元錢交給了弟弟王進邦,斷斷續續地說:“看情況,我可能看不到咱媽了,媽這一輩子很苦。我回不去了,你就用這點錢替我盡盡孝道吧。”

臨終時,他還囑咐家人不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

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鐵人王進喜因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47歲。

正在開會的周總理得知鐵人病危的消息,立即休會趕往醫院。當他趕到病房時,鐵人已于8分鐘之前停止了呼吸。周總理俯下身深情地望著鐵人,悲痛地說:“我來晚了,我來晚了!”“鐵人呀,你怎么瘦成這個樣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鐵人走時才只有47歲,正當盛年!鐵人曾經發出“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實,他豈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交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

1970年11月18日,大慶油田和玉門油田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社會各界紛紛發來唁電唁函,一個個花圈表達深切悼念之情,一幅幅挽聯寄托人們無限哀思。同一天下午,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向王進喜同志告別儀式。鐵人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正堂一室。

鐵人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業績和精神,卻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鐵人被評為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英雄風范塞滄溟,一代鐵人石油魂;

錚錚鐵骨昭青史,國強莫忘開拓人。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