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5月21日在北京召開。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馬永生今年的提案是關于如何加快推進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
重大技術裝備是國之重器。馬永生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有力推動下,我國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國石化千萬噸級煉油裝置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4%,百萬噸級乙烯裝置裝備國產化率達到87%。
但部分關鍵核心裝備仍依賴國外制造,成為制約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危及產業鏈安全的瓶頸。“突出表現在,部分特殊條件井下測控裝備等存在空白,先進地球物理裝備、大型壓縮機等方面與國外制造存在一定差距。”馬永生稱。
為加快推進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防范化解“卡脖子”風險,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馬永生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攻關力量歸口管理。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攻關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科研機構、裝備制造、大專院校、示范工程等多個系統,這些系統分別歸口國家不同部門管理,造成一些項目多頭申報、資金分散使用等問題,不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建議國家層面明確牽頭部門或在相關部門設立專門機構,歸口管理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攻關工作,統一制定政策,統籌協調相關力量,形成產學研用“一條龍”的攻關機制。
二是加強統籌國家級試驗平臺建設。試驗能力是衡量研發能力的重要因素,檢驗能力是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制造企業各自建設試驗裝置,有些試驗裝置投資上億元,只供自己使用,造成資金、資源浪費,增加企業成本。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統一管理國家級試驗平臺建設和認證工作,對已具備條件的抓緊組織認證,推進資源共享,形成一批國家級試驗平臺。
三是加強標準提升工作。建議國家行業協會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協同推進標準制定和提升工作。組織開展關鍵核心領域基礎研究,促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四是加強政策支持。建議針對高端材料、關鍵裝備、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項目,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不僅補貼科研、制造單位,也要補貼承擔使用風險的建設單位,激發使用單位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