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區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發展中軸,近年來,龍華區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以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發展旅游業,讓曾經一片荒山、臺地的“龍華鎮”蝶變成為深圳的城市明珠,成為大灣區顏值與實力兼具的國際化濱海中心城區。
2019 第七屆 中國·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 頒獎儀式
2019第七屆中國·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開幕式
iFLY風洞飛行體驗館
“山水相依似畫廊,生態休閑人如織”是這座深圳中軸線上崛起的魅力新城的新模樣。“文旅融合,生態宜居”是龍華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魅力區的著力點和立足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觀瀾版畫基地“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觀瀾湖國家5A級休閑旅游區“國際花園小區金獎第一名”、“全球最佳高爾夫旅游休閑勝地”,“中國品牌服裝名鎮”、“全國時尚服飾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一個個重量級獎項榮譽,無不彰顯著龍華獨特的魅力與卓越的人文環境。
第二屆文化旅游節啟動式
非遺文化周
非遺文化周
龍華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客家文脈繁盛不息,觀瀾的人文和藝術,大浪的時裝和生態,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時尚相得益彰,他們是龍華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自七百年前廖氏定居清湖以來,龍華陸續形成廣府、客家兩個民系多姓氏聚居的特點。據調查統計,龍華區有不可移動文物175處,包括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幾大類,最早的不可移動文物是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斜嶺崗遺址。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龍華區啟動了古村活化計劃,觀瀾版畫村、上圍藝術村、鰲湖藝術村、桔嶺音樂村……這些古舊村落,借助文創產業的春風,正在成為龍華區新的文化地標,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觀瀾版畫基地
觀瀾版畫基地
觀瀾版畫基地
觀瀾版畫基地
觀瀾版畫基地
觀瀾版畫基地
2006年,版畫藝術率先在這里啟航,陳煙橋這位中國新興版畫的拓荒者,孕育了如今繁盛的版畫事業。原來破舊的古民居、祠堂、碉樓由此重新煥發生機,昔日白墻灰瓦的老屋被改造成一間間藝術家的工作室和版畫展覽廳。花田、荷塘、月池、林蔭與巷子中隨處可見的藝術工作室和作品相映成趣,形成景觀與人文藝術氛圍于一體的綺麗風光,逐漸為世人所熟知,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網紅打卡地,也被譽為“中國版畫第一村”。現如今,觀瀾版畫基地已與139個國家和地區的1.4萬多名藝術家建立常態交流,上千名藝術家曾入駐基地進行創作,30多家藝術工作室、畫廊進駐經營,月均接待游客數量達到3萬人次。今年9月,中國版畫博物館獲評首批“廣東省一級美術館”。依托陳煙橋的文化名人效應、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資源、國內外版畫藝術家的鼎力支持,“中國·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觀瀾版畫藝術博物館”“版畫工坊”“中國(觀瀾)原創版畫交易會”“藝術部落”等5個常設性的學術和市場開放平臺在此大放異彩,觀瀾版畫基地已建成一個集版畫創作、展示、收藏、交流、研究、培訓和市場開發為一體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版畫藝術殿堂。
觀瀾古墟
觀瀾河龍舟賽
“全國女裝看深圳,深圳女裝看大浪”大浪時尚小鎮大力發展創意設計和文化旅游產業,譜寫了時尚生態人文的新篇章。小鎮緊緊圍繞產、城、人、文四個基本要素,構筑“一軸一芯,四園環城,一環聚合”的小鎮版圖,打造時尚創意圈、精致生活圈、自然山水圈、人文體驗圈;選取浪靜路、浪榮路、城市客廳及驛站三個節點,打造集群設計工作坊。區內“綠道成網、景觀連通、景隨步移、人景交融”,小鎮串聯羊臺山森林公園、虔貞女校、客家文化體驗中心、2條生態綠道、4條景觀河流等陣地資源,利用深圳文博會、時尚小鎮購物節等節點契機,強化流量思維、IP意識,加大城區形象營銷力度,大力發展旅游經濟、會議經濟,把大浪打造為時尚購物商圈、文化創意中心和生態旅游高地。
觀瀾湖休閑旅游區
觀瀾湖休閑旅游區高爾夫球會
憑借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龍華厚植城市發展的文化底蘊,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強勁動力躋身中國百強區第23名。近年來,龍華區持續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制定“文化強區”戰略,完善文化體育機構、文化體育場館建設,大力推進市美術館新館、深圳市博物館自然館、市文化館新館、深圳圖書館二館觀瀾體育公園、龍華文體中心、簡上體育綜合體、大浪體育中心等15個文體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有公共圖書館48個、文化廣場5座、非國有博物館6家,建設覆蓋50個社區的文化活動室、利用社區閑置空間開發文體場所62處,打造“高品質十分鐘文體服務圈”,打通公共文體服務最后一公里。龍華的城市文化活力,共開展3900余場文藝演出、藝術展覽、公益培訓,2100余場體育活動,惠及群眾約475萬人次,龍華區創作的文藝精品共獲市級以上獎項387個,其中國家級獎項4個(舞蹈《竹蜻蜓》《客家禧》、小品《打工父子》、話劇《打工變奏曲》),省級獎項32個。另一方面,龍華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區4年來累計投入治水資金151.68億元,整治干支流河道長度約92.86公里,新建污水管網約913公里,完成2032個小區正本清源改造,實現污水管網建設全覆蓋,轄區23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觀瀾河企坪斷面年均水質穩定達到Ⅳ類,為建區以來最好水平。現如今,觀瀾河流域生態環境及生態景觀得到極大改善,成為市民游客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水清岸綠,魚兒歸游,白鷺紛飛”是觀瀾河的真實寫照,每逢端午,觀瀾河上龍舟競渡,賽況吸引了全國媒體轉播,成為龍華區閃亮的城市生態金名片。
國瓷永豐源瓷器
龍華公園
龍華環城綠道
龍華環城綠道規劃全長135公里,其中新建綠道96公里,已開通總里程達39.6公里,全線猶如一條“翡翠項鏈”,將串起沿途7個森林郊野公園、40個城市公園、16座水庫,形成一幅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四時花開、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綠色圖景。隨著“龍華人游龍華”“全民健身日”“陽臺山越野行走挑戰賽”活動的持續升溫,綠道已成為串聯龍華各景點的綠色紐帶,成為來龍華旅游的游客休閑、度假、養生的重要載體,據城管部門統計,僅國慶假日前三天全區已收報統計的綠道吸引了20余萬游客。
山水田園全景圖
山水田園鄉村溫泉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龍華擁有大船坑舞麒麟、觀瀾舞麒麟、石凹舞麒麟、觀瀾客家山歌、觀瀾賽龍舟、清湖三界廟、望天湖傳說、祥利紅木技藝、永豐源紅釉彩瓷等12項非遺項目。近年來,龍華區不斷推動非遺等傳統文化項目和旅游結合,培育沉浸式體驗旅游新業態,積極引導旅游景區、文化企業參與非遺的傳承和推廣搭建平臺,開發融合文化元素的旅游產品,從非遺展演到非遺體驗學習,讓非遺從幕后走向臺前、走向生活、走向市場,極大地提升了旅游文化內涵。今年,龍華區已累計推出近百場非遺文化旅游活動,吸引游客超5萬人次,超2萬人次參與線上互動,“非遺+旅游”不僅讓非遺大放異彩,也賦予了龍華旅游嶄新的生命。
“善舉綱者萬事遂,善謀勢者機可期。”龍華區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重心,搶抓“雙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創新發展數字文旅經濟,大力推動數字技術開發旅游文化項目,不斷集聚功能項目、充分挖掘文化內涵、豐富旅游業態,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塑造全域旅游品牌、培育全域旅游大產業、構建全域旅游開放合作新格局、文旅融合創新示范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