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鬼色97,国产精品婬乱一级毛片,亚洲综合色区无码专区,国自产拍91免费观看

首頁 熱點 時尚 直播 熱圖 科技 快消 小鎮 專題 聯盟

長慶油田自立自強成就我國最大油氣田 挑戰“非常規”極限

時間:2021-09-26來源 : 中國網作者 : 徐佳 張永超 張國強

從“穩油增氣”切換到“油氣雙增”發展模式,過去5年間,作為國內產量最高的油氣田,在越來越難開發的“三低”非常規油氣田,會走出怎樣的攻關之路,創出怎樣的效益之果?“十三五”,長慶油田用年產油氣當量在5000萬噸之上跨越6000萬噸的事實給出了答案。

5年來,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了國內首個百萬噸頁巖油示范區,致密氣年產量增長到33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總產量的1/5;5年來,油氣開發水平顯著提升,穩產形勢逐年向好,尤其近3年油氣當量年均增幅超過240萬噸;5年來,累計新增油氣探明儲量在中國石油占比達44%,生產油氣2.78億噸,發揮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主力軍的作用。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凝聚著科技創新的力量。“十三五”以來,長慶油田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依靠原創性地質理論認識和自主創新實踐形成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挑戰“三低”非常規油氣田勘探開發極限,創造了油氣儲量產量高速增長和低成本發展的奇跡。

形成原創性理論認識,掌握獲取油氣資源主動權

對于油氣資源開發企業,沒有儲量接替,一切無從談起。長慶油田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原創性的地質理論認識功不可沒。

在面積37萬平方公里的鄂爾多斯盆地,精準地找到地下油氣儲層,如同大海撈針,難度可想而知。儲量超4億噸級西峰油田,勘探上就經歷過3次失敗;攻堅儲量5億噸的姬塬油田,曾6次無功而返;10億噸級慶城頁巖油田的勘探,歷時近20年。長慶人勘探上百折不撓,堅守高原大漠,數十年專注于地質演化規律、油氣生成、儲藏機理基礎研究,創新完善了油氣勘探六大成藏理論,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9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4萬億立方米,最終掌握了獲取盆地油氣資源的主動權。

進入“十三五”,長慶油田落實國家加快油氣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始終堅持把勘探放在首位,不斷完善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強化地質基礎研究,深化“三低”油氣藏的再認識,大膽涉足“高風險區”和“禁區”,在新盆地、新地區、新類型、新層系“四新領域”和風險勘探上下功夫,創立了“廣覆式生烴、滿湖盆富砂、全方位運聚、大面積成藏、立體式疊合”等全新油氣成藏理論體系。

基礎研究不斷推進,油氣理論不斷創新,長慶油田的勘探工作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春天。2018年,長慶油田外圍河套盆地石油勘探取得重大進展,打破了這一地區數十年久攻不下的歷史。2019年,天環新區石油勘探取得新進展,先后發現10口20噸以上高產油流井。在天然氣勘探方面,繼在靖邊氣田東部形成千億立方米“高效建產區”之后,又在西部探明超2000億立方米的優質海相天然氣儲量,并首次在盆地下古生界形成儲量超萬億立方米大氣區。尤為令人振奮的是,依托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科技攻關專項,長慶油田持續深化頁巖油儲層致密機理、成藏機理、富集規律認識,創建了“超富有機質供烴、微納米孔喉共儲、高強度持續富集”的源內非常規石油成藏模式,成功打開了中國陸相頁巖油資源的寶庫,揭開了儲量規模超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的神秘面紗。

隨著油氣勘探向更差、更廣、更深、更復雜的儲層拓展,長慶油田已探索形成五大原創性理論體系,增儲評價從注重規模向規模效益并重轉變,2020年扎實推進“兩個1”高效勘探,新增1億噸石油高效儲量和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優質儲量,當年石油建產228萬噸、天然氣建產22億立方米,實現了儲量向產量的高效轉化。2021年,持續深化油氣成藏地質認識,開展黃土塬三維井震混采、測井“三品質”定量評價等技術攻關,提高儲層預測精度,指導多層系立體勘探,助推新領域發現和高效儲量落實,支撐慶城頁巖油5.5億噸探明儲量提交。至此,在慶城油田不到3年拿下探明儲量超10億噸的頁巖油“巨無霸”,成為我國目前探明儲量規模最大的頁巖油整裝油田,開辟出長慶油田增儲上產的新領域。

目前,長慶油田已勘探形成姬塬、華慶、隴東、陜北等4個10億噸級規模儲量區,天然氣勘探落實了蘇里格、盆地中部、盆地東部等4個萬億立方米含氣區,規模儲量發現能力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在5000萬噸穩產的基礎上不斷提速,提前3年實現了6000萬噸規劃目標。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開非常規油氣上產新天地

長慶油田油氣資源稟賦差,是國際上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三低”油氣藏,其經濟有效開發屬于世界性難題。

上世紀80年代,安塞油田經過數年攻關實現規模開發,開創了我國特低滲油田經濟有效開發的先河。新世紀初,扎根毛烏素沙漠6年艱苦探索,使我國探明儲量最大的蘇里格氣田實現效益開發。“十三五”以來,長慶油田針對長期制約儲層改造一系列關鍵技術,持續學習借鑒、攻關實踐、創新優化,形成特低滲、超低滲油田開發主體技術,掌握了水平井優快鉆井、體積壓裂關鍵核心技術,創建了“一體化攻關、平臺化管理、工廠化作業”組織模式,讓“三低”油氣藏爆發出巨大能量,接連攻克頁巖油、致密氣開發世界難題,引領了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經濟有效開發的方向。

以高技術應對高難度,以低成本應對低滲透,長慶油田非常規油氣開發技術攻關久久為功,打開了產量效益之門,趟出了低成本開發之路。長慶油田建成的國家頁巖油開發示范區,正是依靠高強度壓裂形成的地層能量,把上百口水平井生產的原油,直接輸送到聯合站,開啟了我國規模有效開發頁巖油的序幕。

相比北美地區海相頁巖油,我國陸相頁巖油的開發在技術和成本上更具挑戰性。長慶油田作為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的引領者,創造了頁巖油開發新模式,統一采用水平井組開發,平均單井產量達到18噸;取消生產流程中的計量站、增壓站和注水站,顛覆了“三低”油田注水開發的歷史;百萬噸采油區只需300人,用工總量相當于過去的15%。以亞洲陸上最大頁巖油長水平井平臺——華H100平臺為例,平臺部署31口水平井,占地面積減少6成以上,實現以最少的用地動用地下最多的儲量。

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氣資源豐富,但油氣資源品質呈“三低”特征,常規技術很難實現經濟有效開發。16.3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量中,致密氣占比超過80%,是長慶油田增儲上產的主要資源保障。長慶油田以提高單井產量和降低開發成本為目標,依托國家和中國石油重大專項,重點圍繞水平井規模應用持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配套,集成應用“水平井+固井橋塞+密切割壓裂”等技術,高產井不斷涌現、低效區接連突破、技術指標屢破紀錄、億立方米產建投資大幅下降,致密氣開發從“多井少產”真正走向“少井高產”時代。

近3年,在蘇里格氣田建成30億立方米致密氣高效開發示范區,僅2020年完成試氣的71口井中就有31口獲得超百萬立方米高產氣流。2020年,長慶致密氣年產量達到332億立方米,成為我國最大的致密氣生產基地,對支撐長慶油田建成6000萬噸特大型油氣田、保障京津冀地區天然氣穩定供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說頁巖油、致密氣規模開發的成功實踐,打開了長慶油田從5000萬噸向6000萬噸跨越的通道,那么數字化智能化則為其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面對點多、線長、面廣的實際,長慶油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兩化”融合,集納國內外上千項先進適用技術,建成我國第一個數字化油氣田,將分散在大漠深處、梁峁之間的12萬口油氣水井、2800座站庫、8萬公里管線及上百萬臺生產設備裝進計算機、接入互聯網,實現了自動操控、遠程管理和智能指揮,驅動油氣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向新型工業化轉型,最大限度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油氣產量從2000萬噸增長到6000萬噸,用工總量始終控制在7萬人左右,人均勞動生產率位居我國油氣田企業前列,實現了增產增效不增人。長慶油田作為石油工業的代表,被國資委列入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大典型案例。

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優秀的科技人才隊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如何構建良好人才成長生態?長慶油田以深化科研機制體制改革標注了路徑。

長慶油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意識,加強低滲透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與國內外30多家高校和企業建立攻關聯合體,建成以油田為主體、中國石油一盤棋、優質研究資源互補、責任共擔的技術創新體系,在致密油(頁巖油)體積壓裂、微生物驅油、聚合物微球驅油、二氧化碳驅油等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DMS可溶球座用可溶金屬密封代替常規橡膠密封,作業成功率達98%,壓裂后只需簡單清掃井筒即可投產,井筒處理時間縮短50%,綜合成本降低30%,對于長水平井體積壓裂提速提效具有推動作用。該工具成功入選中國石油工程技術新利器。聚合物微球調驅技術從2010年探索性先導試驗,到2014年進入革新性擴大試驗,再到2017年模式化工業推廣,實現了規模應用從量變到質變。“十三五”以來,這項技術在長慶油田年均實施2500井次以上,助推油田自然遞減由13.4%下降至11.4%……一項項核心技術、關鍵工具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快速推動了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

“雙序列”人才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推行,暢通了科技人才的成長通道,讓技術人才干事有舞臺、成長有空間、待遇有保障,形成具有長慶特色的三級創新人才體系。先后有15名科技工作者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集團公司杰出成就獎,獲評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培養油田各級專家、一級工程師104人,各類技術骨干3000多人。同時,實施育才“雙千工程”,分層級分領域遴選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科技骨干人才、青年技術人才,積極搭建各類人才競相爭鳴的成長平臺。長慶油田的高端技術人才較“十二五”末增長30%。

油氣生產現場是技術創新的主陣地。長慶油田聚焦油田關鍵核心技術、非常規油氣效益開發、新能源技術及智能化油田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列出科技項目“榜單”,鼓勵不同科室、不同專業的科技工作者踴躍“揭榜”;推行重大專項一體化攻關機制,組建以頁巖油項目組為代表的10余個大科研攻關團隊,建立油氣勘探開發重大成果獎勵、科技成果轉化創效激勵機制,年均科技獎勵由500萬元提升至2000萬元;創建以楊義興為代表的勞模工匠基層創新工作室23個,營造人人想創新、個個能創新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十三五”期間,先后培養技術團隊20個,培育48項優秀技術工程、66項優秀技術成果和86名技術骨干。

科技創新的魅力,不僅詮釋了長慶油田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新高度,也標注了長慶油田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坐標。資源優勢的積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低成本開發模式的創新、科技人才隊伍的培育相互加持,讓長慶油田在6000萬噸的巨大體量上,仍具備可持續上產的潛力。

進入“十四五”,長慶油田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規劃到“十四五”末,努力把油氣年產量提升到6800萬噸,為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長慶力量。

關鍵核心技術

千里油氣區“裝”進電腦

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信息化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讓數字化賦能效應延伸到油氣田科研領域。將上千項電子感應、信息傳輸、數字控制等先進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到油氣田開發產業鏈關鍵流程,油氣田數字化覆蓋率達到96.7%,場站無人值守率達到80%以上,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把千里油氣區12萬口油氣水井、2800多座站庫、8萬公里油氣集輸管線的關鍵生產、管理要素,集中在鼠標控制下,讓油氣田開發管理變成精確制導。

建成油氣藏研究與決策支持系統,實現了22款地質、油藏、開發專業軟件的集成應用,為600多個油氣藏自動“把脈問診開處方”。將上萬臺生產車輛調配納入數字平臺,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3年節約費用4.61億元。率先建成國內油氣田無人機巡線、機器人智能巡檢示范區,降低了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

變“羊腸小道”為“高速公路”

創新了頁巖油水平井細分切割體積壓裂技術,體積壓裂打通了地下油氣“滲流通道”。

針對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人工裂縫條帶狀特征及低壓特點,攻關形成以“細分切割增大改造體積、超前蓄能提高地層壓力、滲吸置換提高采出程度”為核心的水平井細分切割體積壓裂技術,實現單一改造向“造縫、蓄能、驅油”一體化轉變。

該技術系列為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的規模效益開發提供了關鍵工程技術利器,建成了百萬噸隴東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

給地層做高精度“CT”

創新了黃土塬三維地震技術,突破巨厚黃土層重重阻隔,實現了油氣發現的精確制導。

針對黃土塬地表復雜、吸收衰減嚴重等難題,首創了寬方位三維地震采集方法,研制了高通過性可控震源BV330CQ地震激發裝備及適用于黃土塬地貌的氣動鉆機,攻克了黃土塬地震找油的世界性難題。

針對三維地震資料靜校正問題突出、噪聲發育等難題,創新了黃土層地震波衰減補償、深度偏移成像等黃土塬寬方位處理技術,實現了黃土塬三維地震高精度成像處理。針對頁巖油成藏特點,研發神經網絡多屬性融合技術,砂體預測精度達5米,首次實現了三維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甜點”預測,為資源落實及水平井位部署提供了支撐。

為非常規資源“量體裁衣”

創新頁巖油、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藏高效開發模式,攻克了致密氣、頁巖油開發世界難題,讓“三低”油氣藏爆發出巨大能量。

創新形成“多層系、立體式、大井叢、工廠化”的大平臺效益建產模式,有效提高了儲量動用程度和單井產量,先后建成國家級百萬噸頁巖油示范區、30億立方米致密氣高效開發示范區。致密氣開發平均單平臺井數由前期的2至4口提升到現在的6至14口,提高儲量動用程度5%以上,節約土地1.6萬畝。實現了水平井一次入靶成功率98%,砂巖鉆遇率85%以上,刷新了單井水平段5256米等多項紀錄。

給鉆頭裝上“導航系統”

創新了水平井優快鉆井技術,做到打得快、打得準、打得好,讓“多井低產”變為“少井高產”。

在氣田開發中,研發了大井組立體式優快鉆井技術,創新形成基于三維水平井井身軌跡設計方法,提出“小井斜走偏移距—穩井斜扭方位—增井斜入窗”井眼軌跡控制方法,通過研發強抑制高潤滑鉆井液體系、井身結構優化、強化鉆井參數、高效PDC鉆頭優化、提速工具等集成應用,水平井鉆井周期由66.4天縮短到41.2天,實現了5000米以上超長水平段的安全快速鉆進。

在頁巖油開發中,創立了黃土塬工廠作業新模式,攻克了儲層鉆遇率低、超大井叢防碰繞障礙難度高、多斷裂帶防漏治漏井況復雜等多項技術難題,創造最大偏移距1266米、最短鉆井周期7.75天等30多項最優指標。172天高效完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頁巖油開發示范工程——華H100平臺31口水平井,建成了國內陸上最大的水平井平臺。

圓桌論壇

長慶油田在6000萬噸基礎上持續上產,科技應該發揮什么作用?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屈學峰:站在歷史新起點,立足新發展階段,科技工作應該發揮以下三個方面作用。一是科技引領、決策支持。做好公司科技發展頂層設計,為油田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二是強化基礎、助推發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克技術瓶頸,發展完善低滲透—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體系,切實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保障油田公司的發展量效齊增。三是先行導向、優化結構。超前研究新能源轉型低碳發展,實現現有資源向多元化發展戰略轉變。

非常規油氣田未來的攻關方向是什么?

長慶油田致密氣項目組經理杜玉斌:鄂爾多斯盆地非常規天然氣未來的攻關目標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目前沒有開發效益的致密氣,主要是高含水和開發下限以下的致密氣。二是煤系地層中的富砂層段,目前認識過程中解釋為干層或者非儲層,但普遍有含氣顯示。三是盆地西緣的海相沉積體系下的頁巖氣。四是盆地中東部海陸過度沉積環境下的太原組灰巖含氣區域。

長慶油田頁巖油產能建設項目組經理吳志宇: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頁巖油已經實現規模效益開發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源儲一體”的非常規油氣成藏富集規律,總結以滲析為主要貢獻的非常規開發基礎理論,優化以“水平井+體積壓裂”為核心的非常規開發技術系列,完善以“大井叢平臺化管理+工廠化”作業為主的非常規生產組織模式,實踐與非常規開發相適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等。

如何更好地發揮科技示范引領和支撐保障作用?

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院長張礦生:一是要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積極依托國家和集團重大科技項目,利用好室內和現場兩個大平臺,造就一批關鍵核心利器,助力快速發現油氣。二是要集成完善現有的技術體系,不斷提高油氣采收率,要用跨專業、跨行業的思維,以油氣生產現場技術問題為導向,多專業聯合聯動,集成創新一批核心技術。三是要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根據油氣田業務發展需求引進特殊人才,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讓科研人員專心搞科研。

如何充分調動青年科技人才積極性,助力油田上產?

長慶油田致密氣項目組副經理費世祥:首先讓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想干,油田要樹立“有為才有位”的意識,積極引導青年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把精力愿意用到工作中。其次讓大家要能干,油田要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創造“肯干就有平臺”的環境,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工作條件,增加生產急需解決和基礎研究課題設置,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長慶油田頁巖油產能建設項目組副經理李楷:長慶油田的發展,可以說是一部幾代科技工作者不斷挑戰滲透率極限的攻關史和奮斗史。多年來,長慶油田始終把科技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通過一系列機制體制創新,為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扎實系統的培訓,營造了寬松容錯的環境,樹立了敢想敢干的自信,搭建了干事創業的舞臺,能夠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我倍感自豪和驕傲。(來源: 中國石油報)

長慶油田建設“金字塔”式核心技術人才隊伍


(責任編輯:沈曄)
返回首頁 返回欄目首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公告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union@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5631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