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蛋糕、金箔冰淇淋、金箔刺身……近年來,“食金之風”受到部分消費者的追捧,一些“金銀食品”被熱炒,個別添加金銀箔粉的食品售價高達數萬元,甚至有商家宣稱食用“金銀食品”可以“行大運”“發大財”。近日,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監測科科長袁秀娟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的“金銀食品”,實質上是一種偽科學和“智商稅”。
“金、銀目前尚無專業的科學研究證明其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加工生產中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同時也無數據證明其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袁秀娟表示,金、銀元素并非人體所需微量元素,不僅不具備營養價值,大量攝入還可能成為腸胃的負擔。
同時,為了減少成本,一些商家口中的“純金”制成的“食品級”金箔,實際上可能是添加重金屬和色素結合的“假金箔”。袁秀娟表示,消費者食用這類食品后,會存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今年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海關總署發布了《關于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金(銀)箔金(銀)粉類物質(以下簡稱金銀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劑,不能用于食品生產經營。袁秀娟表示,該《通知》將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凈化市場消費環境,同時也呼吁消費者構建健康的消費和飲食理念,切忌盲目跟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地相關部門已采取相關措施,向“食金之風”說不。以寧夏為例,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了打擊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專項檢查,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加工小作坊、小經營店26家,沒收金箔266克、金粉214g、金針30g、銀箔89g,銀針90g,處理消費者投訴11起,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7份,倡導了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