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中電科展區拍照留念。記者 宋炎駿 李予 攝
觀眾正在參觀由卓科智能生產的巖石破碎頂管機。記者 張大崗 攝
聯想帶來的晨星四足電力巡檢機器人。記者 張大崗 攝
訊飛聲學成像儀。記者 宋炎駿 李予 攝
中國電科展館展出的“戰鴻”空中應急指揮機。記者 張大崗 攝
安徽應流集團展出的雙座直升機。記者 郭如琦 趙瑞瑞 攝
9月21日上午,作為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平行論壇之一的中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行。論壇以“融合激發新動能開放驅動新發展”為主題,來自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會上,我市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未來規劃,需要補鏈、強鏈的環節以及“雙招雙引”政策等向與會者進行了推介。
院士名賢共話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興領域發展迅猛。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質和量全方位騰飛,帶動我國汽車工業實現“換道超車”。展望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前景,歐陽明高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總體上升的趨勢不會逆轉。預計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會超過燃油車銷量,占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熊夢表示,汽車產業鏈參與者越來越多,跨界特點越來越突出。多元的、跨界的碰撞將激發出更多火花,汽車行業有望成為激發這些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的新高地,新體系電池、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有望獲得重大進展,并涌現出更多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新車型。這一進程必定是跨越國界的、是全球化的,勢必將吸引全球先進生產力的加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新階段,在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等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下,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穩定向好,規模進一步攀升,延續增長態勢,預計銷量超過550萬輛,同比增長56%。
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走出“合肥模式”
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圍繞產業政策發展、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配套資源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等五個方面,對包括北京、上海、合肥等在內的10個城市進行了競爭力評價分析。
產業政策方面,北京和上海是國內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支持政策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廣的兩個城市。新能源汽車企業落地方面,深圳和上海是國內諸多城市中,擁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的兩個城市。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來看,因經濟體量較大,北京、上海和深圳是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多的三個城市。
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合肥市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規模及車樁比均位于全國前列,合肥市車樁比達到了1.2∶1,高于全國平均值2.95∶1。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我國高級別自動駕駛已經啟動,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也已經展開,開放測試道路里程不斷增長,其中,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合肥雖起跑速度不及北上廣深,但借助整車廠、政策、人才等優勢,逐步走出了“合肥模式”。
報告還指出,未來,中小城市與農村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新的市場增長點,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將推動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汽車電動化基礎之上的智能網聯化發展將進一步加快。
合肥將再發力支持企業和項目發展
近年來,我市通過建立扶持政策體系,強化科技攻關、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聚集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形成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的相關產業鏈。
當天的論壇上,我市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情況、未來規劃,需要補鏈、強鏈的環節以及“雙招雙引”政策等向與會者進行了推介。
據介紹,我市未來3~5年,要做到產量目標整車350萬輛,配套目標電池300GW,產值目標形成萬億產值。
“為此,下一步,我市將服務好現有企業,讓本地龍頭企業繼續快速高質量發展;完善產業配套,重點布局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智能網聯系統;通過打造一流智庫等方式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同時加快推廣應用,提供更多級別、更多種類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推動形成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體系。”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我市還將從投資、研發、人才、場景等四個方面支持合肥企業和項目的發展。(趙俊松)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