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作為202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合肥:大湖大城,美麗合肥”學術研討會舉行。本次研討會總結湖泊高水平保護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為美麗中國、城湖共生提供“合肥樣板”,各方專家還積極探索巢湖高水平保護推動合肥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城湖共生的“合肥樣板”
早在上世紀,合肥就因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享譽全國,城區與城郊綠地交相呼應的風扇形城市形態曾是城市規劃教科書的經典案例。伴隨著我國第五大淡水湖巢湖與合肥市相擁發展,巢湖這張“最好名片”越擦越亮。
合肥市從“九龍治水”邁向“合力治水”,從“一湖之治”邁向“流域治理”,從“污染防治”邁向“生態修復”,從“遠距觀湖”邁向“親湖近湖”,走出了人湖和諧、城湖共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曹靖介紹,在合肥城湖關系的歷史演變中,隨著引江濟淮工程的建設,巢湖流域實現了從半封閉性大湖到吞吐性湖泊的轉變。在中國五大淡水湖中,巢湖面積適宜、水位穩定、隸屬關系簡單,并且四季分明,是最有條件取得治理發展成效和最適宜人居的大湖之一。
曹靖認為,從環城時代到濱湖時代、再到環湖時代,對于合肥市而言,協調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在城、在湖,湖清則城美。
“目前來看,城市-巢湖共生系統現狀穩中向好,主因是水生態改善。”曹靖表示,污染治理是國際公認的難題,近年來合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巢湖污染不增反減,事實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可以相向而行、共生共榮的。今后,合肥將加快探索大湖城市高質量發展模式和經驗。
本次研討會總結了湖泊高水平保護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為美麗中國、城湖共生提供“合肥樣板”。
巢湖高水平保護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各方專家還積極探索巢湖高水平保護推動合肥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和太湖一樣,巢湖位于長三角的核心區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指出,不僅為合肥,也為長三角城市提供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作為區域生態平衡調節池,提升了長三角城市群的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
太湖平均水深1.89m,巢湖水則更深,總庫容發揮著調蓄洪水、抵御洪澇的關鍵作用,在航運飲用旅游漁業文化等生產生活方面也起到多種重要功能。
未來,該如何進一步實現巢湖高水平保護,讓市民游客既能“近水”又能“親水”呢,進而彰顯巢湖“最好名片”?
陳雯對巢湖保護區生態價值的實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議。
她表示,巢湖保護區的規劃可以因地制宜,給予適度的建設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空間的旅游休閑發展,需要進一步權衡發展成本,避免大投入的主題開發模式。
隨著水質的持續好轉,把相關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比如,建立健全生態資產使用權的交易市場體系;探索融合土地市場,改造利用環湖沿線的村莊,打造更多美麗休閑村;加強生態技術的支撐及本地化植入,發展“知識社區”“知識鄉村”等。
巢湖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這次到合肥來參加年會,專門去巢湖實地考察看了看。”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主要負責人、湖北規劃設計大師黃煥表示,感覺巢湖與合肥城市之間是雙向奔赴,大湖名城實至名歸。
長期致力于國內外城市規劃研究的黃煥對比道,同樣都是知名的淡水湖,因為有了密歇根湖,芝加哥才能成為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中最璀璨的城市;而有了巢湖獨特資源,合肥未來會變得更美,城市發展也將更具特色。
在黃煥看來,城湖共生方面,不同的城市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可考慮優化調整基本生態控制線,實施完善精細化管控;注重打造以湖為前景的城市空間美學,以湖為單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優化交通骨架等;此外,也可以實施正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出湖泊水質等底線清單,細化慢行系統等正面清單。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吳奇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