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目前商務部正牽頭調整加工貿易目錄,新版加工貿易目錄將在今年下半年出臺。與之前一次也就是2010年增列40個禁止類商品不同,本次加工貿易目錄中,禁止類將做出“有增有減”的動態調整。
“加工貿易目錄調整可以說是一項體制性、動態性的工作。本次調整也是醞釀已久,根據每年從地方、企業、行業搜集的意見,再與環保等相關部門反饋溝通,最終做出適應最新形勢的有針對性的新版目錄。”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加工貿易按照“負面清單”實行商品分類管理,定期發布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現行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共有1803個10位商品編碼,限制類目錄共500個10位商品編碼。1999年以來,根據形勢變化,已先后10余次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目錄,形成了分類商品目錄的動態調整機制。
我國加工貿易目錄上一次調整是在2010年9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對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進行調整:將44個10位商品編碼增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與上次的“只增不減”不同,此次調整將會對禁止類目錄做出“有增有減”的動態調整。“比如說,一些礦產品,將從禁止類里面出來。而有些污染類的,就會再列入禁止類。”上述人士指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7日也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了這一問題。他表示,商務部近期正在就目錄調整工作廣泛征求有關地方、部門和行業企業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還要由專家深入評估、研究提出相關調整方案。
“目前,這些工作都還在進行中,我們將繼續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穩妥開展目錄調整工作,為加工貿易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此次加工貿易目錄調整,并不是由于近期我國出口走低而做出的臨時救急之舉,但也會兼顧到當前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要求,以達到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商品分類管理,推動加工貿易健康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目的。
來自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1.87萬億元,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我外貿總值的31.6%。專家指出,加工貿易企業生產模式已不再都是單純貼牌,目前廣東的加工貿易企業,O D M (原始設計制造)和O BM (自有品牌生產)產品比例已經達到5.4%,國產配套程度也在不斷上升,加工貿易國內采購和增值部分在出口中占比已經超過44%。加工貿易的穩定發展,無疑對出口和進口的增長都將有巨大拉動作用。
除了加工貿易目錄的調整之外,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面對并不理想的一季度外貿數據,商務部已經開始調研摸底外貿形勢,并正在抓緊與其他部門協商,研究出臺進一步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
“我們已經做了廣交會主辦方發下來的問卷,主要是針對當前的出口訂單和利潤等現狀、對今年的預期以及政策建議的調查,感覺到政府對于保出口還是很重視,去年9月外貿情況不太好的時候省市級政府就曾專門召集企業開會研討過。”廣交會某電器企業參展代表告訴記者,4月訂單增速已經開始放緩,擔心未來形勢會不太好。
這種擔憂在占廣交會參展商80%的中小企業中更為普遍。“今年來廣交會清淡不少,參展商沒有往年那么多。”重慶某機械企業負責人感慨道,“現在歐美等市場比較成熟,但對產品各方面要求比較高,進入難度比較大。而新興市場這兩年也不好做,競爭廠家比較多,人力等各方面成本上升后,價格優勢也沒有那么明顯了。如果沒有先進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經濟和匯率稍有變動,受沖擊就會比較大。”
“在發達經濟體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增長動力趨弱的背景下,我們對全年外貿形勢不敢掉以輕心。”沈丹陽說。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鐘山日前在廣交會上表示,當前外貿形勢復雜嚴峻,工作十分繁重艱巨,要堅定信心保持外貿持續健康發展。
在這樣的形勢下,繼國務院83號文之后,新一輪的一攬子穩出口新政已經呼之欲出。內容將涵蓋進一步完善貿易、財稅、金融等政策,以及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等。
以出口占比最大的機電產品為例,相關人士指出,下一步要推動機電行業從產品國際化向企業、產業國際化邁進,通過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完善中長期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帶動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出口。
此外,業內專家分析,與電子商務緊密相關的創新外貿形式也或將迎來政策鼓勵。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比如說大數據下的電子商務和新型貿易方式就要特別加以注意和引導,目前不僅存在貿易鏈條服務式的網站,還出現了定制服務的出口業務,比如說廚具就是在網絡平臺上實現配置和出口,這個潛力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