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鬼色97,国产精品婬乱一级毛片,亚洲综合色区无码专区,国自产拍91免费观看

設(shè)為首頁  |  加入收藏手機版  |  桌面下載  |  郵箱登陸  |  論壇注冊  |  站點導(dǎo)航定制
 

衢州人物

發(fā)布時間: 2016-04-14 18:06:36   |  來源: 柯城新聞網(wǎng)   |     |  責(zé)任編輯: 沈曄

 

衢州歷史名人——徐徽言

徐徽言(1093—1129),字彥猷,西安(今市區(qū))人。宋代抗金名將。少懷壯志,刻苦學(xué)文練武。大觀二年(1108)應(yīng)詔,賜“武舉絕倫及第”,歷任保德軍(今屬山西省)監(jiān)押等職。靖康元年(1126)升武經(jīng)郎,知晉寧軍(今陜西佳縣)兼嵐(嵐州,今山西嵐縣)石(石州,今山西離石縣)路沿邊安撫使。不久,欽宗割讓河?xùn)|、河西兩路等黃河以北州府,軍民震驚悲憤,徽言毅然揮師收復(fù)河西路麟、府、豐三州及嵐、石等州。次年,北宋覆滅,徽言與汾、晉(均屬山西省)一帶民間勇士數(shù)十萬相約收復(fù)失地。徽言與太原路兵馬都監(jiān)孫昂誓死抗擊,殺敵甚多,不幸被俘。金帥婁宿令徽宗親信勸降,徽言厲聲斥責(zé)。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殺之。徽言忠貞壯烈,威震海內(nèi)。高宗嘆道:“徐徽言報國死封疆,臨難不屈,忠貫日月,過于顏真卿、段秀實遠矣,不有以寵之,何以勸忠,昭示來世。”追贈晉州觀察使,謚忠壯,再贈彰化軍節(jié)度。今衢縣石室徐忠壯公祠,有朱熹題詞“忠貫日月”。

 

趙抃——北宋名臣 世人標(biāo)表

趙抃(1008~1084)字閱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年四十余,究心宗教。初在衢州,常親近蔣山法泉禪師,禪師未嘗容措一詞。及在青州,政事之余多晏坐,一日忽聞雷震,大悟。乃作偈云:“默坐公堂虛隱幾,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累官至參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謚清獻,蘇軾曾為之作《清獻公神道碑》。

趙抃一生有三大成就,一是為政成就,二是文學(xué)成就,三是書法成就。

為政成就

由于面顏黑,人稱“鐵面御史”。與當(dāng)時的包拯齊名,其實戲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趙忭。他當(dāng)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yè),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yǎng)了一只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

景祐元年(1034)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勢,時稱“鐵面御史”。

宋朝時殿中侍御史趙抃,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人,趙湘之孫。景祐元年進士乙科,官至資政殿大學(xué)士,以太子少保致仕。

文學(xué)成就

風(fēng)格

擅豪翰,筆跡勁麗。為政相當(dāng)清簡,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

他同時也是個相當(dāng)重視自身修為,學(xué)道有成的人,每到夜晚,必先沐浴、焚香,再將日間作為恭謹?shù)乇嫔咸臁K紊褡诹ⅲ僦G院,并對他說:“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   

詩文

《折新荷引/折新荷》

雨過回廊,圓荷嫩綠新抽。越女輕盈,畫橈穩(wěn)泛蘭舟。芳容艷粉,紅香透、脈脈嬌羞。菱歌隱隱漸遙,依約回眸。堤上郎心,波間妝影遲留。不覺歸時,淡天碧襯蟾鉤。風(fēng)蟬噪晚,馀霞際、幾點沙鷗。漁笛、不道有人,獨倚危樓。

《次韻孔憲蓬萊閣》

山巔危構(gòu)傍蓬萊,水閣風(fēng)長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動兩潮來。遙思坐上游觀遠,愈覺胸中度量開。憶我去年曾望海,杭州東向亦樓臺。 《題曹娥廟》天生純孝本良知,不愧周人七子詩,絕妙好辭為寫照,豐碑千古在江湄。哀哀江上救沉尸,墓木留形世所悲,得旨春秋參祀典,孝誠今日再逢時。 《和宿硤石寺下》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yīng)已離塵緣。松關(guān)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 《題杜子美書室》直將騷雅鎮(zhèn)澆淫,瓊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籠大句,鬼神無處避幽吟。幾逃兵火羈危極,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間遺像在,有誰于世是知音?

書法成就

趙抃工詩善書,和他同時代的蘇轍就曾稱頌他:“詩清新律切,筆跡勁麗,蕭然如其為人。”他的作品之《致知府閣下尺牘》用筆端正嚴謹,點畫潤澤,取法北宋初期書壇所流行的顏體,偏向“麗”的書風(fēng)。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牘》卻結(jié)字則較寬散,用筆也樸質(zhì)得多。細韌的筆畫加上傾側(cè)的字態(tài),顯得清勁而古雅,可說是偏向“勁”的書風(fēng)。

 

東河沿:晚清的海軍司令

晚清時期,衢州柯城東河沿有一座“將軍第”,俗稱“羅公館”。那座雕梁畫棟的雄偉建筑,在當(dāng)時的城中首屈一指。尤其是館中的“上諭廳”,秘藏著咸豐、同治、光緒歷朝皇帝的諭旨。廳內(nèi)還懸掛著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的等近代封疆大吏所題的匾額,金碧輝煌,氣象不凡。這座豪宅的主人就是官階從一品的晚清“海軍司令”羅大春。

羅大春(1833—1890),字景山,貴州施秉人。他早年出身行伍,身經(jīng)百戰(zhàn),28歲時被朝廷賞賜“忠勇巴圖魯”(滿語“巴圖魯”是英雄的意思)的稱號,并薦升總兵。

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忠王李秀成圍攻省垣杭州,勢如破竹。羅大春奉命統(tǒng)兵馳援杭州,在嚴州(今建德)一帶與太平軍激戰(zhàn)。但是,太平軍頑強抵抗,羅大春部卻始終無法進入杭州,杭州很快就被太平軍攻破。當(dāng)時浙江巡撫王有齡、杭州將軍瑞昌等在城破后自刎,而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浙江提督米朝貴等人則倉皇出逃,并向太平軍投降。

清廷立即任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師浙江上游的衢州,開始收復(fù)浙省失地。不久,浙江布政使林福祥、浙江提督米朝貴、總兵羅大春等相繼投到衢州左宗棠行營。左宗棠上奏朝廷后,奉旨在衢州誅殺了林、米兩位文武大員。而羅大春則因其一向英勇驍戰(zhàn),雖馳援不力,但情有可原。加之嚴州士民跪請開恩,于是被左宗棠保了下來,革職陪斬,隨營戴罪立功。之后,羅大春隨左宗棠征戰(zhàn)兩浙,馳騁鏖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逐漸收復(fù)了浙江失地。左宗棠也開始逐漸賞識并倚重羅大春。于是,羅大春又逐漸官復(fù)原職。衢州也成了羅大春生死攸關(guān)之地,遂寄籍衢州,開始營造華屋,購置良田,并將遠在貴州的族人遷居衢州橫路一帶。

羅大春的一生既參加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戰(zhàn)事,也為捍衛(wèi)國家疆土完整、守衛(wèi)臺灣寶島建立了卓越功勛。同治年間,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羅大春也隨之入閩任福寧鎮(zhèn)總兵,后又升為福建陸路提督。當(dāng)時,左宗棠、沈葆楨在福州馬江口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馬尾造船廠,建造軍艦,訓(xùn)練水師,時稱“福建輪船水師”,受閩浙總督、福建船政大臣節(jié)制。這是中國近代海軍的雛形,早于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同治十二年(1873),清廷又命羅大春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并兼任輪船統(tǒng)領(lǐng),堪稱我國早期的海軍司令之一。

同治十三年(1874)2月,日本出兵侵略臺灣。日軍幾千人相繼登陸,清廷震驚,認識到“海防一事為今日切不可緩之計”。于是,羅大春奉旨與欽差大臣、閩浙總督沈葆楨在廈門率領(lǐng)船隊渡臺,英勇抗擊倭寇并妥善安撫臺灣土著。

日兵撤退后,羅大春又率部開發(fā)臺灣,修筑了蘇澳至花蓮的道路,對臺灣海防和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如今,我們?nèi)阅芸吹疆?dāng)年在臺灣的“開路碑”以及羅大春在臺灣期間撰寫的 《臺灣海防并開山日記》和《臺灣倭兵紀(jì)事》,其中保存了晚清政府經(jīng)營臺灣的珍貴史料和羅大春開發(fā)臺灣時所遭遇困難的實情。當(dāng)時的福建巡撫卞寶第盛贊羅大春守臺之功,“當(dāng)與韓(世忠)、岳(飛)齊名”;晚清著名學(xué)者俞樾也譽之為“中興之將”。

羅大春一生戎馬,幾度沉浮。他既受到清廷的多次誥封,直至誥授“建威將軍”,恩寵有加。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皆誥封一品。但他也曾遭受朝廷的多次貶官革職,以至于罹禍。晚年,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撰寫了 《思痛錄》,意為“痛定思痛”。此書史料翔實,是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行伍出身的羅大春,甚喜文墨。他在戎馬倥傯間,相繼刊刻了 《史緯》、《批點四書》、《吾學(xué)錄》、《活人方》等書籍,這在清代的武將中并不多見。尤其是他于同治七年在福建刊刻的 《恪靖伯奏稿》,是問世最早的左宗棠著作專集。當(dāng)時已調(diào)任陜甘總督的左宗棠,在軍中看到此書時,十分感動,專門致函答謝。衢州西安、龍游兩縣的學(xué)子赴杭州參加浙江鄉(xiāng)試,居無定所,十分不便。羅大春為了激勵和獎掖后進,在杭州貢院文龍巷口購地兩畝,耗資3000余銀圓,建成“西龍試館”一所,供西安、龍游兩縣赴省鄉(xiāng)試的士子寄宿,減輕其旅費負擔(dān);并且撫恤寒門,訪查賢士,贈給度歲之資,令人稱贊。

光緒十六年(1890)5月,光緒皇帝親批,由兵部帶領(lǐng)引見,授任羅大春為福建省福寧市總兵。不久,他病逝于福寧鎮(zhèn)總兵任上,后歸葬衢州。俞樾為之痛撰挽聯(lián):“崎嶇百戰(zhàn)后,飛揚大纛高牙,浙閩草木,都仰威名; 猶不忘嚴陵城外,數(shù)載艱難,往事重提,示我親編《思痛錄》。荏苒廿年前,省識輕裘緩帶,褒鄂英雄,更饒儒雅;試回憶望海樓頭,一樽談笑,舊游如夢,哭公兼慟對床人。”

據(jù)一些耄耋老人回憶,東河沿“將軍第”內(nèi)珍藏豐富,除圣旨、匾額外,尚有名人的字畫、函札、古籍善本以及刻書的雕版等。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轟炸衢城,“將軍第”被夷為平地。所幸的是,《思痛錄》稿本、晚清名臣左宗棠、沈葆楨、卞寶第、李鶴年、俞樾等人致羅大春的書札等輾轉(zhuǎn)遞藏,至今大都珍藏在衢州市博物館。

1   2   3   4   5   下一頁